ROLEX


 OYSTER


PERPETUAL


Air-King


Domino's Pizza





REF .14000M S/S



CAL.3130 2003’ s


 




 





 



這只錶款以勞力士來說,它是一款入門自動錶款,但是卻又是最有趣味性的一個系列款,過去許多的訂作紀念面盤錶款,都會搭配該型號來發行;不過現今的勞力士公司已經不太願意幫企業或團體訂做專屬錶款了,這樣的錶款也算是少數中的少數了...


 



 


多年來我買過很多只的"達美樂批薩食品公司"紀念錶,早在過去從1970's Air-King Ref.5500錶款開始到現今最新的Ref.14000M我都買過,不過很多時候在看這樣的一只錶,總覺得原物主要獲得一只錶,得要經過公司下達的層層的挑戰後,以績優的成績方才拿到這樣的一只紀念錶;只是有很多時候得錶者想要的可能是更多的現金握在手上吧!所以這樣我才有機會入手這只特殊的訂做錶...這是很有意思的一只手錶喔!


 



 



 


TedTsai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PIAGET


Twenty DollarLiberty Double Eagle Coin Watch


CAL.9P


1966’S


 



 


 


談起鐘錶藝術,過去在傳統的瑞士錶廠,一枚古董金幣錶卻又是一種藝術及技術的延伸;不管是過去的年代錶廠依賴手工具精密製作或是現存高科技儀器的製錶技術,這樣的鐘錶藝術品,還是得經由經驗豐富的製錶師依賴著高精密的測量切割,依照傳統工序來完成。


 



 


一直以來,古董金幣的存量並不多,錶廠要製造出金幣錶,絕大部份古董金幣還是得仰賴收藏家的供應,方才能得以製作;然而,一枚古董金幣得經由專家的細心挑選,從外觀上找出沒有損傷及幣面圖騰上完整的金幣作為錶殼主體,才能成為上上之選的錶殼主體,只是很多人不知道做一只金幣錶的過程是需要多少的時間及精神。



 



 



過去,我也曾經發現有特殊的古銀幣錶,後來了解到是瑞士品牌錶廠,也提供頂級客戶層將自己的藏幣,製做成手()錶的案例。端看這一類型的產品,總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可以是過去那淘金潮的情景,也或是知名收藏家所珍藏其中的一枚;從金幣表面所看到的使用痕跡,又感覺得到那過去手中的一股溫流尚還未退去,這是一種非生冷的情感,同時也是一種貴重的人文珍藏品。


 


 



 


 



TedTsai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ROLEX


 


VINTAGE


DAY-DATE


REF.1803,


CAL.1556,18KWG,


1968’ S


 



 FOR SALE NOW...


 


 


經典的勞力士DAY-DATE錶款,相信許多的玩家都很了解此錶的經典之處,此款的機芯為Cal.1556為後期型機芯,也較為玩家所推薦收藏,該機芯改良於過去的1959'S~1965'S Cal.1555,18,000(無停秒裝置) ,經改良後機芯型號變更為1965'S~1978'S Cal.1556,19,800 (直到1970'S後才有停秒裝置) ,這是一個實質上的改良,也因此其準確度及穩定度大大的提昇;我很喜歡過去那種早期初代的版本或者是特殊顏色面盤,所謂的早期初代版也就是細字面盤搭配著菱形指針及時標刻度(Cal.1555),但那完美的狀態很少見,一般國外所見到都是已經將錶殼打磨到走形成為尖角的K金錶殼,當然我還是幫錶友一直再找尋完美的錶款,希望在2011’S能夠找到更多特殊錶款!!


 



 



此錶厚實的18KWG錶殼,現時真的不多見了,勞力士古董錶市場上所見到的同型號錶款,很多皆已經過度的錶殼磨損(走形),所以品像好壞將會很直接的反映在錶款的市場交易價格上,就我所知道,現在還有很多的錶友都會以為Ref,1803的外觀差異價格行情應該是不多的,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就好比是如果你有一只內外皆完美的手錶,你願意同低檔貨色的行情賣出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故就把玩收藏之外的另一投資角度來說,當然還是必須要找高品質的手錶來收藏。(玩老勞金錶沒有賺多賺少的問題,而是保有那份價值的手錶就是好的收藏指標!)


 


 



 


 



過去勞力士公司從1945年發行了第一款的Oyster Perpetua Datejust「蠔式日期」錶Ref.4467 Cal.10 1/2 …1955年的Oyster Perpetua Day-Date「蠔式恆動星期日曆錶」Ref.6611 Cal.1055在美國那邊有幾個收藏的朋友它們的手中有Ref,6305Ref,6605 …很好、很棒、但非常的貴價格我就不細說了;記得在約十多年前的一次聚會中,一位收藏錶友他的手上就戴著一只大泡泡背中最後出產的一款錶Ref,6305,當時我對於DateJust的系列看法,就只有Ref,1601 …才是最完美的設計錶款,想不到一見後的那晚我失眠了,我一直想著那古僕的錶殼線條,還有細齒的14KWG DateJust錶圈,最難忘的,應該是那數十年使用下經歲月所產生的金屬磨擦的光輝及那PON PON的錶背吧,不過回想起來到現在我還是認為REF.1601是最為經典的錶款設計,已經沒有其他的錶款可以相提並論了,凝視著手腕上的勞力士錶,除了體驗時間的奧妙,懷想著這小小時間機器的誕生和未來,更可以觸動著人和人之間信任的情愫,而其實這正是一般人不曾注意到勞力士品牌成功的基石。


 


 


 



 


 


 


 





Ted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






進化與革命


 


Ted Tsai


 


過去的時光


 


很難想像過去的要知道時間,必須要透過鐘或是日晷來了解,它們在當時算是一是種「大型的計量儀器」;而今日戴在手上的腕錶,就是這樣的歷經演變、進化、革命後,方才有著這樣多采多姿的新面貌。


 



 


 



 


源自於十六世紀鐘錶機械,它的出現本身就是就是一種「革命」!?人們對於時間的概念及準確度也開始有了一個開頭,只不過剛剛開始初期的發展,大多為大型的壁爐座鐘或教堂上的鐘塔;而真正的走向技術成熟期,應該是於十九世紀初轉變於手掌上懷錶的發展期,因為不管是在技術上或是藝術的造詣上,我們如果仔細的觀察可以了解到,此時期的金屬雕刻上或是琺瑯填充技術上,遠比在十八世紀的作品又來得更細膩,更有完整的主題概念;當然,時間到了十九世紀末的懷錶,它已經成為大多數人可以擁有的「奢侈品」,此時期從外觀、機芯設計來看,它們已經有所謂的優劣層次分級了,可以試著想像那個時空背景下的使用者,從口袋掏出懷錶來對時的那個情景。



 


手腕上的時光


 


最早的腕錶過去我曾於文獻資料看到,在Dec.8, 1888’ s英國的倫敦所發行的期刊中” The lllustrated Sporting and Dramatic News” 內容上所刊登的一份AD廣告,它正是將懷錶時代革命改變的開端,廣告上是英國倫敦一家貴金屬飾品的公司”Goldsmiths & Sliversmiths’ Company所刊登出的聖誕節禮品型錄廣告,那其中有一個由金色女用懷錶加上手鍊所改造成的「女用錶款」,在那時候許多人對於此是感到驚奇不已的;這將是「腕錶世紀」的開端,也是耐久性及精密度要求的二十新世代來臨,「將口袋中的懷錶放在手腕上戴」,也將是一個即待克服的大問題?因為二種鐘錶產品雖然有一樣的機械結構,但是它們絕對是不一樣的,最起碼它們在口袋內,機芯精密調校的要求和手腕上的調校要求差異是非常多的,然而將手錶戴上手後所面臨到的現實的考驗,也將是所有製錶廠的難題。


 



 


進入人類的生活


 


二十世紀初,當時在手錶已經真正的在市場轉換成功,除了外觀裝飾的意義層面外,人們要求的實用面也日以繼增;過去在夜裡要知道時間是一件麻煩的事,所以具有「夜裡發光的指示」便是最佳的一種改變了,1911’s OMEGA Watch Co.它們首先於自己的鐘錶錶盤上的指針及時、刻度塗上一種名為”Lumineuse”的夜光塗料,至此人們在夜間便可以掌握更多的資訊。時至1920’s是一個鐘錶藝術發展的重要年代,因為人們的需求已經不單是看時間,更要求的是產品的精緻美感及使用的貴金屬加工;除了錶殼外觀的修飾外,鑲嵌鑽石及多重貴金屬使用已經是這一年代的頂級產品的美學主流了,這就是所謂「Art Deco裝飾藝術」的開端。


 






 


市場除了美學的要求外,防水、防塵、防震的課題也是此時期錶廠的研發重點,1926’s Rolex Watch co.Ltd它們完成了一個偉大的防水裝置,它們稱之為「Oyater Case蠔式錶殼」從名稱中,我們可以知道這是一個與防水性有關的一個裝置,它們利用子母螺絲的原理,即是將錶殼、錶冠系統,都是鎖入的方式來防止水氣進入,當然此新聞發佈的初期,許多消費者並不太相信,所以在24 .Nov, 1927’ s勞力士公司發佈新聞,邀請由Ms.Mercedes Gleitze一個人橫渡英吉利海峽,在她成功上岸後手上所配戴的手錶便是勞力士Oyster的錶款,完全沒有進水氣及產生時間的誤差,此舉更讓全世界知道手錶工業已經達成了防水的進化革命。


 



 



耐久性及便利性


 


同時期手錶的機芯結構,也走向自動上鍊化的改變,來自英國的品牌「夏活Harwood Self Windino Watch Co.Ltd」發明了利用手腕擺動的離心力量,將機芯中央裝置了一個陀盤,利用手腕的擺動來為手錶做出單向發條上鍊;而真正的雙向上鍊機構是於1931’s 勞力士所推出的”Oyster Perpetual”自動上鍊系統,才完成帶來了雙向自動上鍊腕錶的革命。


 



 


 


腕錶發明至此,可以說影響人們生活的一部份,在一次大戰結束後,對於鐘錶產品更是要求要能夠經得起震動,其中影響最劇的應該是機芯的擺輪,1933’s針對於機芯防震的裝置「Incabloc」面世,改變了鐘錶史上對於震動所產生的問題迎刃而解,很快的在1939’s它的專利已經使用於市場各品牌生產總數十萬只手錶上了。


 


 



 


精密度分秒的競爭


 


1940’s開始「防水」是每一家錶廠競爭的一個項目,當然我們所熟知的勞力士率先推出防水錶款後,跟進後的還有一個品牌在1940’s也頗為出名,MIDO Watch Co.所推出的運動錶款Multfort更是強調它們錶款經過多年的測試擁有100%防水性、自動上鍊系統、耐震性以及防磁性,在當時的美國市場造成了一股轟動;1948’s OMEGA 推出了當時最薄的自動上鍊天文台級機芯,適逢一百周年的創廠紀念推出了OMEGA Century Watch,這是OMEGA在薄型化自動錶的第一只,更在四年後推出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星座Constellation」;此時期在機芯上的要求已經不僅是正常的運作,而是精準度的要求,雖然勞力士在1931’s已經推出了天文台機芯等級的自動錶款(勞力士在1930’s便已經達到3,574只手錶,得到天文台的認證),但是在那個時代這樣的錶款不是很普及的,也非一般消費者可以購得使用,直到二次大戰以後的市場經濟開始起飛,錶廠也正式開始接受精確度的競爭;其中勞力士在1945’s推出了著名的”DATEJUST”日誌型錶款Ref.4467後,OMEGA 也於1952’s所推出 Constellation錶款,此時便開始了1960’s後各品牌白熱化的精密度戰爭年代。


 


 



 


多元化的產品發展


 


不管如何,我相信手錶的每一次改變及進化,都是反映出人類的生活態度及模式;在1970’s以後的發展,腕錶已經完完全全的進入我們的生活,它們不單是陪伴你上天下海外,更延伸出特殊的專用錶款;在我觀察中除了過去的錶款外,現今的錶款無一不受過去的傳統基礎所影響改變,瑞士是一個很傳統的製錶國度,當然,它們很能接受外來的因素材質,來改變手錶的設計及材質運用方式,這是樂見的改革,也是讓消費者可以看到更多的思維;HUBLOT2005’s便開始帶動這一股風氣,讓手錶不單只是一種面貌,多元的思維及融合造就了現今的鐘錶革命;除了材質運用以外,鐘錶產品的機構結構及排列,也不若過去那麼樣的規矩的走時輪列如:MB&F獨立製錶協會成員的AHCI- URWERK或是複雜功能製錶大師Mr.Christophe Claret,他們便是不同想法的改革者;而陀飛輪結構也不再單一或是2D平面的設置,在今年度所見到的ZENITH的航海水平儀式360度的陀飛輪,我們姑且不論其實用與否,它確實的改變過去消費者對於新複雜錶款的一層看法;二十一新的世代,將會是一個將過去的傳統製錶技術,揉合最新的科技創造出你我都無法下定論的錶款!?但是唯獨機械式腕錶是不會式微的,因為這是瑞士傳統的製錶根基及DNA血統,縱使要求再如何精確的運轉,我相信科技是種「進化性」的助力,但絕非「取代性」的革命。


 




 




 

 



 


PS"


此稿來源自:


2010 Edipresse Taiwan/REVOLUTION TAIWAN#09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OMEGA SPEEDMASTER 125TH.



 


LIMITED EDITION 2,000 PCS


REF.3780801 CAL.1041,S/S, 1973’ S


 


 




 



 


Commemorative model in 1973’ s by OMEGA for it’s125th anniversary.First automatic winding chronometer chronograph.


 


 



Ted Tsai 


 



 



 


這是一只很具特殊意義的錶款,也是OMEGA過去創廠125周年的一個里程碑,這是當時在瑞士鐘錶界的第一只自動上鍊得到天文台認證的計時碼錶,厚實的錶殼設計是其特色,它是二層的錶殼設計,為應付計時使用者的環境,經按壓錶殼可以將內錶殼取下,此時可將它以類似儀器般的使用方式套裝於機構模組上;這只錶過去是採取限量紀念發行的,如果仔細看現時OMEGA的任何一只超霸來說,它的數量真的算是稀少,朋友你們如果有把玩NEW OMEGA 就會了解我所說的意思了;這只錶的機芯是與現時寶璣錶BREGUET TYPE XX錶款共同使用相同基礎模組的機芯LEMANIA CAL.1341(OMEGA CAL.1041),它是一個很成熟的自動計時碼錶,走時亦準確。


 


 



 


 


 


這只錶的厚實鍊帶,目前市場所見到很多的存品皆已經換上後製品鍊帶,雖然造型差異不多但是其厚實的特色就消失殆盡,這是一個很可惜的一件事,當然這樣的錶款,價值上也會有所差異,能夠保持當代收藏的原味是此錶收藏的重點,過去有朋友買過一只後換上的錶帶錶款,它看了我之前購買的錶款後,直說味道差太多了,後來索性也將他那只快快賣出;這就是我一直提出所謂的:古董或是老錶的玩味!全世界的收藏家或是玩家都有一致的看法及眼光,身處台灣的我們還不是最要求「原汁原味」的國家,我碰到過美洲或是歐洲那邊的收藏錶友,他們才是極端啊,有機會再書與每位朋友分享。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Back to the good golden time


Laurent Ferrier Tourbillon


 


 


 



 


Laurent and Christian Ferrier父子


 


 


Ted Tsai


 


我想看到此錶,許多人會和我一樣的反應:很驚喜!喜歡鐘錶藝術的朋友應該可以看到這樣的手錶是屬於那一種層次的產品了,此錶是需要大量的手工是必然的,由於時代、科技工具的進步,這樣的陀飛輪已經不需要向過去的年代,從下訂單開始就必須要花許多的時間來等待它的完成;它算是一種單一功能的鐘錶藝術品,但卻又不是那麼的簡單,因為這是一只由Laurent and Christian Ferrier父子所合作設計製造的一只以Straumann游絲,做成的雙游絲的陀飛輪腕錶,這是過去所沒見過的一種將陀飛輪,這更是一個導向更精確的設計。


 


 



 


 


過去Laurent Ferrier是一位在Patek Philippes工作了20年的製錶師;爾後他又歷經了原型錶款的設計以及產品開發部門多年,終於在2008年他離開了Patek Philippes與兒子Christian Ferrier開始計劃屬於自己品牌的夢想腕錶,Laurent Ferrier希望創造出以自己的所設計的獨立傳統結構;初期他們父子和過去認識來自於BNB Concept的朋友Navas and Barbasini倆人一起來分工合作來開創屬於他們自己的品牌Laurent Ferrier


 


 



 


 


許多的獨立製作錶款,除了功能外,我想他們對於時間的精確性要求會更甚於大品牌的,誠如我極度讚賞的Kari VoutilainenPhilppe Dufour這些獨立製錶的大師便是以此為製錶最高原則;當我了解到Laurent Ferrier也是如此,心中不免覺得為他們喝采;他們所製作完成的每一只腕錶都必須要歷經法國的貝桑松天文台Besançon Observatory嚴格的檢測,這是一個嚴格的測試,每一只腕錶需要花上一個半月(45)依機芯擺放的六個方位及三種不同的冷熱溫差來測試,一般的瑞士天文台是針對「裸機芯」來測試,但是法國的貝桑松天文台不單如此,它們要求必須要將機芯完成裝置於錶殼內來測試,我覺得這是更精確的做法,因為光是機芯的單一測試後,再行廠內組裝,還是會產生誤差值的,畢竟「精密」這二個字,不只是工業化流程,它也是一種信任;許多人會認為,天文台不都是一樣嗎?如果沒有更深入的檢測,精密度是無從比較的,但我知道這是費工費時費成本的一種傳統檢測流程,不是現時的通用機芯大量計測的方式。


 


 



 


 


 



 


 


這是一只由二個方向相互抵消的陀飛輪游絲,它使用了Straumann游絲(這是H.MOSER & Co.產品上也使用的一種游絲);這一組陀飛輪花了Laurent Ferrier二年半的時間來研發完成,只為了完成一個高品質的陀飛輪系統,他使用了二組的Straumann游絲,各裝置游絲椿頭並於二個方向恆對,這就是一組雙游絲的擺輪,當機芯運轉時,將會產生二個相反方向力量,並將誤差值給相抵消了,你們可知道光是雙游絲修正就已經花上Laurent一整年的不斷修正


 


 



 


 


初看機芯的橋版,我很感動,只因這是過去50年代,只有陀飛輪天文台競賽得以見到的設計及做工,就連Patek Philippes現在都不這樣攪的做工,在Laurent Ferrier手上得以實現昔日的光輝;如橋板的倒角打磨、發條盒上的擋車板、雙游絲微天文台式調比重螺絲擺輪、極度拋光的陀飛輪框架都是令人動容興奮的做工;它們在錶盤上可也是以傳統的手工來製造,目前只有二種顏色,黑膽石面盤Onyx及白色手工琺瑯面盤enamel可供選擇,而那厚實的指針也是以貴金屬鍍釕ruthenium來製造。而陀飛輪機芯,光是組裝及測試就必須要花上一個月以上的時間,這是一個屬於完美的鐘錶愛好者追求的腕錶,只因真的完美呈現出腕錶收藏家及瑞士鐘錶技術傳統的藝術品。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WC


Schaffhausen


AUTOMATIC


- De Lusce-


CAL.8531,18KYG, 1960’ S


 


 



 


 


這是一只剛剛從德國那邊買回來的金錶,我很喜歡老的高級金錶,只不過狀態好的越來越難找到了,價格上也當然是越來越貴,不過沒辦法啊,看到這樣的頂級錶款,眼睛很難不發亮啊!關於此錶,如果有把玩收藏IWC的資深錶友應該會知道的一款錶,它在1960年代是該廠的旗艦產品,儘管當時有幾家錶廠也推出類似DE LUXE的產品設計路線,不過我卻比較鐘情於IWC這一個品牌,因為好的錶款除了外觀的設計外,其內在的配件如指針、面盤、時標點刻度都是上上之作,因為它們都是18KYG所製做而成的,我更仔細的說,整只錶只除了機芯外,全部都是純18K金所組裝而成的一只錶。


 


 



 


 


 


關於機芯當然是不可以馬虎的,我必須要讓許多朋友知道此錶的精華所在,此錶所使用的CAL.8531是一組運轉精確做工細膩的一組機芯,如果朋友們仔細的去了解後,你們可以發現現行的新錶機芯設計藍圖,就是來自於過去的佩勒頓上鍊裝置 (Pellaton Winding Ratcheted system),又被暱稱為啄木鳥上鍊機芯,關於這些典故我隨後奉上給錶友們。


 


 



 


 


 



高品質的手錶,來自傳奇的機芯



 


IWC萬國錶於1944 年聘請 Albert Pellaton 亞伯特佩勒頓 為技術總監,而他的主要任務就在為 IWC 錶廠開發出全新的自動上鍊機械機芯,因為自動上鍊機芯能從戴錶人手腕的襬動中,取得源源不絕的動力,在當時一舉成為鐘錶先進技術的象徵。佩勒頓的任務便是將 IWC 錶廠引進「自動上鍊機械錶的年代」。


 


 



 


 


鐘錶界當時已出現若干自動上鍊裝置,但 Albert Pellaton 不打算追隨他們,而堅持遵循自己的理念從頭開始研發。對於身為工程師的他而言,機芯笨重的轉陀既能載舟也能覆舟,因此佩勒頓將開發重點放在兩項裝置之上, 第一項是為轉陀設置彈簧,提高了運作的可靠性,這項巧妙的裝置經過改良後,使腕錶成為前所未有的堅固傑作。第二項是簡單又有效率的大鋼輪上鍊裝置, 能將轉陀的動力傳動到發條盤,為萬國錶取得獨家專利權,從此便被稱為佩勒頓上鍊裝置 (Pellaton Winding Ratcheted system),又被暱稱為啄木鳥上鍊機芯。


 


 



 


 


佩勒頓發明的大鋼輪上鍊裝置簡言之,就是一個與轉陀相連的離心凸輪,可在配戴者手腕襬動時,來回的轉動裝有兩枚滾輪的雙輻槓桿。大鋼輪可以不受轉陀移動方向的影響, 一點一點的隨著搖襬槓桿的擎爪轉動,把更多動力傳至主發條盤。


 


 


 



 


 


因此即便他在 1946 年就獲得自動上鍊新裝置的專利,但他並不完全滿意,持續進行改進。直到 1950 年才正式發布 Caliber 81 ,並在 1951 年改良為 85 型自動上鍊機芯,繼而在 1952 1953 年先後推出更精湛的852型機芯(無日期顯示) 8521 型機芯 (配有日期顯示) ,如今裝置著這些機芯的古董鐘錶都已成為收藏家珍視的傑作。


 


 


更重要的,除了外觀的改變,IWC 也不斷進行其自製 (In-House) 自動上鍊機芯的改良,由 Caliber 852 ( 1958 ) 改款 Caliber 853 ( 1963 ),再改款為 Caliber 854 (相對的,具日期顯示款式的機芯則分別編號為 8521, 8531, 8541 8541B)


 


這樣的好錶,我始終認為過去的年代就是珍貴的錶款,時至今日也是一樣,我說的白一點就是:現時不會有錶廠如此的重成本去做一款這樣的錶來討好市場了,因為今日的鐘錶品牌已經流於行銷包裝,更甚於產品的高成本製來考量市場了,所以我對於過去許多品牌所推出的頂級錶款,我見好一只必買下它們來,讓錶友們知道現今錶廠的不用心啊!


 


TED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OLEX


 


TIFFANY & CO.


 


DAY-DATE REF.18038


CAL.3055,18KYG, 1979’ S


WITH PAPER


 



 




 


 


其實,若就以日常生活的著眼點來看,DAY-DATE一只狀態好的還是可以讓每一位愛用者可以再使用個幾十年;不管是DAY-DATE REF.1803 或是後期推出的REF.18038它們都有一樣迷人的要件,但是DAY-DATE REF.18038可說是最堅固又厚實的一只錶款了;如果錶友們有機會,不妨可以去做一比較,如錶頭拿在手中的的質感及重量,還有DAY-DATE REF.180381978’S推出時它已經率先換成水晶玻璃囉,這在當時算是非常高級的一種玻璃材質,其硬度系數是和鑽石一樣,所以不會有如過去DAY-DATE REF.1803那麼樣容易刮傷的壓克力風防了,不過享受質感的進步,必也因此犧牲了那古樸的美感囉。


 


 



 


 



 


DAY-DATE REF.18038算是勞力士面盤及錶殼鑽石鑲嵌款式最多元的一個頂級錶款,過去的DAY-DATE REF.1803目前最多看到的都為面盤十鑽點(或有顏色面盤),老實說:過去的從1950’S年代開始,購買一只金錶就是一件非常不得了的大事了,更何況原廠鑲嵌有鑽石的錶款,如果有看到DAY-DATE REF.1803做了滿天星式的面盤或錶殼外四腳,應該都是後鑲加工而成的,這在原廠的認定是改裝不會給予修復的喔!所以錶友們要特別注意,千萬別認為買很多鑽你會賺很多”…告訴你,若就收藏買賣的立場來看,會賠很多喔!!!


 


 


 



 


 


 


DAY-DATE REF.18038曾經我收藏買賣過的款式有寶石面盤、鑽石刻度面盤、特殊訂做紀念面盤…etc.不過我特別喜歡特殊訂做面盤的錶款(因為非原廠型號數量生產,且訂做的單款數量真的不多),其中最有趣味的莫屬中東訂做面盤及Tiffany & Co.同時也是國內外收藏家把玩的主流錶款,如果品項完整的訂做紀念款,價格會比一般完整版本的價格多出一倍以上(看錶款狀態及配件完整度、訂做款的特殊性),不過現時好的藏品都在國外收藏家手中,要和他們溝通購買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耗費精神時間,不過不管如何特殊的錶,如果真的我有很多預算,我相信錢是萬能的呵呵!!!


 


 



 


 


TED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ROLEX


VINTAGE SEA-DWELLER REF.16660,CAL.3035,1984'S



 


就在1971年勞力士領先全球,最先開發出具備排氦氣閥,並防水 610 公尺(2000 英呎) Sea-Dweller。這是一個特殊的錶殼結構,因為當錶殼內氣壓力大於外側時,會自動將閥門頂開,而排出氣體,同時又能保持防水性。而為了深海巨大壓力分散的考量下,Sea-Dweller 並未採取和 Submariner 一樣的日期放大窗,而是採用凸型風防。


 



 



 


而在 1980後才登場的 Ref.16660,採用當時和 Submariner Ref.16800 同樣的 Caliber 3035 機芯,鏡面則換為加厚的藍寶石水晶玻璃,而防水性能也直接進化到 1220 公尺,可旋轉錶圈部分更加裝了彈簧以防止意外逆向旋轉。在勞力士針對潛水錶性能和可靠性所進行的無止境追求裡,Sea-Dweller 可以說是達到完全專業,集合瑞士製錶的科技,堪稱潛水錶的終極之作。


 



 



Ted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ROLEX


CELLINI-UAE-REF.4112/8,18KYG


BOX & PAPER


 


 



 


很多年沒有買進CELLINI的錶款了,過去我常常看到一些國外的朋友戴CELLINI這樣的錶款,我總覺得這樣的錶或許不像OYSTER PERPETUAL那麼實戴,但也因為它沒有很好的防水功能,可是它卻又有一種特殊的氣質,那是一般不管是DAY-DATE DATEJUST可以展現出的質感,我總覺得它的做工比起一般勞力士錶款還要細膩許多,尤其在它線條細節處或我們看不到的錶蓋底部拋光及霧面做工處理。


 



 


 



 


 


這次在一個機會下買到了這樣的UAE特殊訂做錶款,我是開心極了,因為這只錶除了簡單及美麗外,它擁有的是很完整的收藏狀態;當錶到我手後,從錶盒拿將錶出來後,盒蓋內打開一看那一片圓型黑色的中東圖騰在錶盒內,而在置錶座底下放置著一張保單,證明著它的身份及來歷,我想那種感覺很多錶友都很了解,就是...爽翻了。


 



 


 


CELLINI一直以來就是屬於少數的勞力士愛好者的錶款,但我還是想繼續的找尋那一只CELLINI系列的錶王,它是誰?我先不說,但如果是收藏朋友應該會知道這只錶的,我努力等待找尋吧,到手後必定與大家一起分享囉!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