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與革命
Ted Tsai
過去的時光
很難想像過去的要知道時間,必須要透過鐘或是日晷來了解,它們在當時算是一是種「大型的計量儀器」;而今日戴在手上的腕錶,就是這樣的歷經演變、進化、革命後,方才有著這樣多采多姿的新面貌。
源自於十六世紀鐘錶機械,它的出現本身就是就是一種「革命」!?人們對於時間的概念及準確度也開始有了一個開頭,只不過剛剛開始初期的發展,大多為大型的壁爐座鐘或教堂上的鐘塔;而真正的走向技術成熟期,應該是於十九世紀初轉變於手掌上懷錶的發展期,因為不管是在技術上或是藝術的造詣上,我們如果仔細的觀察可以了解到,此時期的金屬雕刻上或是琺瑯填充技術上,遠比在十八世紀的作品又來得更細膩,更有完整的主題概念;當然,時間到了十九世紀末的懷錶,它已經成為大多數人可以擁有的「奢侈品」,此時期從外觀、機芯設計來看,它們已經有所謂的優劣層次分級了,可以試著想像那個時空背景下的使用者,從口袋掏出懷錶來對時的那個情景。
手腕上的時光
”最早的腕錶”過去我曾於文獻資料看到,在Dec.8, 1888’ s英國的倫敦所發行的期刊中” The lllustrated Sporting and Dramatic News” 內容上所刊登的一份AD廣告,它正是將懷錶時代革命改變的開端,廣告上是英國倫敦一家貴金屬飾品的公司”Goldsmiths & Sliversmiths’ Company所刊登出的聖誕節禮品型錄廣告,那其中有一個由金色女用懷錶加上手鍊所改造成的「女用錶款」,在那時候許多人對於此是感到驚奇不已的;這將是「腕錶世紀」的開端,也是耐久性及精密度要求的二十新世代來臨,「將口袋中的懷錶放在手腕上戴」,也將是一個即待克服的大問題?因為二種鐘錶產品雖然有一樣的機械結構,但是它們絕對是不一樣的,最起碼它們在口袋內,機芯精密調校的要求和手腕上的調校要求差異是非常多的,然而將手錶戴上手後所面臨到的現實的考驗,也將是所有製錶廠的難題。
進入人類的生活
二十世紀初,當時在手錶已經真正的在市場轉換成功,除了外觀裝飾的意義層面外,人們要求的”實用面”也日以繼增;過去在夜裡要知道時間是一件麻煩的事,所以具有「夜裡發光的指示」便是最佳的一種改變了,1911’s OMEGA Watch Co.它們首先於自己的鐘錶錶盤上的指針及時、刻度塗上一種名為”Lumineuse”的夜光塗料,至此人們在夜間便可以掌握更多的資訊。時至1920’s是一個鐘錶藝術發展的重要年代,因為人們的需求已經不單是看時間,更要求的是產品的精緻美感及使用的貴金屬加工;除了錶殼外觀的修飾外,鑲嵌鑽石及多重貴金屬使用已經是這一年代的頂級產品的美學主流了,這就是所謂「Art Deco裝飾藝術」的開端。
市場除了美學的要求外,防水、防塵、防震的課題也是此時期錶廠的研發重點,1926’s Rolex Watch co.Ltd它們完成了一個偉大的防水裝置,它們稱之為「Oyater Case蠔式錶殼」從名稱中,我們可以知道這是一個與防水性有關的一個裝置,它們利用”子母螺絲”的原理,即是將錶殼、錶冠系統,都是鎖入的方式來防止水氣進入,當然此新聞發佈的初期,許多消費者並不太相信,所以在24 .Nov, 1927’ s勞力士公司發佈新聞,邀請由Ms.Mercedes Gleitze一個人橫渡英吉利海峽,在她成功上岸後手上所配戴的手錶便是勞力士Oyster的錶款,完全沒有進水氣及產生時間的誤差,此舉更讓全世界知道手錶工業已經達成了防水的進化革命。
耐久性及便利性
同時期手錶的機芯結構,也走向自動上鍊化的改變,來自英國的品牌「夏活Harwood Self Windino Watch Co.Ltd」發明了利用手腕擺動的離心力量,將機芯中央裝置了一個陀盤,利用手腕的擺動來為手錶做出單向發條上鍊;而真正的雙向上鍊機構是於1931’s 勞力士所推出的”Oyster Perpetual”自動上鍊系統,才完成帶來了雙向自動上鍊腕錶的革命。
腕錶發明至此,可以說影響人們生活的一部份,在一次大戰結束後,對於鐘錶產品更是要求要能夠經得起震動,其中影響最劇的應該是機芯的擺輪,1933’s針對於機芯防震的裝置「Incabloc」面世,改變了鐘錶史上對於”震動”所產生的問題迎刃而解,很快的在1939’s它的專利已經使用於市場各品牌生產總數十萬只手錶上了。
精密度分秒的競爭
在1940’s開始「防水」是每一家錶廠競爭的一個項目,當然我們所熟知的勞力士率先推出防水錶款後,跟進後的還有一個品牌在1940’s也頗為出名,MIDO Watch Co.所推出的運動錶款Multfort更是強調它們錶款經過多年的測試擁有100%防水性、自動上鍊系統、耐震性以及防磁性,在當時的美國市場造成了一股轟動;1948’s OMEGA 推出了當時最薄的自動上鍊天文台級機芯,適逢一百周年的創廠紀念推出了OMEGA Century Watch,這是OMEGA在薄型化自動錶的第一只,更在四年後推出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星座Constellation」;此時期在機芯上的要求已經不僅是正常的運作,而是精準度的要求,雖然勞力士在1931’s已經推出了天文台機芯等級的自動錶款(勞力士在1930’s便已經達到3,574只手錶,得到天文台的認證),但是在那個時代這樣的錶款不是很普及的,也非一般消費者可以購得使用,直到二次大戰以後的市場經濟開始起飛,錶廠也正式開始接受精確度的競爭;其中勞力士在1945’s推出了著名的”DATEJUST”日誌型錶款Ref.4467後,OMEGA 也於1952’s所推出 Constellation錶款,此時便開始了1960’s後各品牌白熱化的精密度戰爭年代。
多元化的產品發展
不管如何,我相信手錶的每一次改變及進化,都是反映出人類的生活態度及模式;在1970’s以後的發展,腕錶已經完完全全的進入我們的生活,它們不單是陪伴你上天下海外,更延伸出特殊的專用錶款;在我觀察中除了過去的錶款外,現今的錶款無一不受過去的傳統基礎所影響改變,瑞士是一個很傳統的製錶國度,當然,它們很能接受外來的因素材質,來改變手錶的設計及材質運用方式,這是樂見的改革,也是讓消費者可以看到更多的思維;HUBLOT在2005’s便開始帶動這一股風氣,讓手錶不單只是一種面貌,多元的思維及融合造就了現今的鐘錶革命;除了材質運用以外,鐘錶產品的機構結構及排列,也不若過去那麼樣的規矩的走時輪列如:MB&F、獨立製錶協會成員的AHCI- URWERK或是複雜功能製錶大師Mr.Christophe Claret,他們便是不同想法的改革者;而陀飛輪結構也不再單一或是2D平面的設置,在今年度所見到的ZENITH的航海水平儀式360度的陀飛輪,我們姑且不論其實用與否,它確實的改變過去消費者對於新複雜錶款的一層看法;二十一新的世代,將會是一個將過去的傳統製錶技術,揉合最新的科技創造出你我都無法下定論的錶款!?但是唯獨機械式腕錶是不會式微的,因為這是瑞士傳統的製錶根基及DNA血統,縱使要求再如何精確的運轉,我相信科技是種「進化性」的助力,但絕非「取代性」的革命。
PS"
此稿來源自:
2010 Edipresse Taiwan/REVOLUTION TAIWAN#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