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Ted的網路及雜誌專欄稿 (4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終極的腕表藝術品Patek Philippe Ref. 6002 Sky Moon Tourbillon

PatekPhilippeSkyMoonTourbillon6002G-8

想像一下,當傳統複雜的手工藝碰上高度複雜的錶款時,會發生什麼事呢?當然就是"美不勝收",你認同嗎?對於Patek Philippe來說,這可能只是眾多恭維中的其中一條罷了,不過,於此時此刻,現在我不是來談論它有多好多複雜,因為將比起過去的Ref.5002 Sky Moon Tourbillon,要價超過100萬美元的手錶,還要更昂貴的全新腕錶Ref. 6002 Sky Moon Tourbillon,這可是會讓人睜大眼睛仔細看的手錶;當然,這樣的手錶不是我們可以輕易見得,若非你身邊總有首富或是繼承家大業大的好朋友,不然,我們通常只能夠於拍賣會型錄及鐘錶雜誌看到它的身影.,這一直以來是Patek Philippe最賣錢的設計及組合;很多終極型收藏家都喜歡Sky Moon 的星座夜空,這同時也瑞士眾多的頂級品牌中,難得腕錶設計到二面都讓人激賞的腕錶,未來我們可以想像它的價值成長空間...

 

Patek-Sky-Moon-Hero


話說,之前我已經提到,Patek Philippe來說,這個年度重量級手錶,如果沒記錯,這只手錶不會是常態生產的,也就是說,購買此錶絕對是必須要Patek Philippe公司的老闆父子倆的認同,這個客戶才可能下單訂作生產;不過,若你仔細看到腕錶的美麗不單來自於那組高複雜度的機芯,而我們第一眼所見,腕錶外觀的手工峻雕藤蔓花紋,是耗費工時及成本的一大要件;從錶冠,指針上的細節處,陰暗面及刀剔磨沙處理效果,都非快速可以完成的工序;我們又從黃金製做而成的基礎錶盤上,可以看到收藏家最愛的工藝之一"掐絲琺瑯"帝紋花朵,盤面上的每一個線條及軌道,都是必須事先產生出輪廓,之後再內填由釉色原料,此處負責師匠將填補周圍浮雕輪廓與熔融搪瓷手工凹槽,這些材質是以玻璃粉末,金屬氧化物和油的粘性混合物施加超細刷,燒製為盤上的色彩, 這可以說是近代最細膩琺瑯工藝代表作品,這類的作品通常必須要在攝氏850度燒製爐內,反覆的燒烤出不同的顏色漸層變化,當然,這也是Patek Philippe廠內最有經驗的琺瑯師(enameler)來完成.

   

Patek Philippe 的產品路線設計已經開始在改變了,由新任年輕的老闆接任後,確實有了新氣象,這變化開始如PP印記的實施,但不管為何,任何的改變好壞,將是以買錶的消費者說的算,自然的我無法代為說其好壞,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它們將越來越昂貴",未來,購買Patek Philippe這類入門單品,訂價很快的將近達百萬台幣,而複雜功能錶款,這應該就不需要多做說明了,我相信你們自有眼睛可以觀察;但還是希望Patek Philippe總廠,在關於Cal.215這組基礎上鍊機芯,歷經數十年,雖然有成熟的口碑,不過,產品在世代的替換潮流下,這沒薄形上鍊名機,確實需要做一更新換掉,不然就目前設計概念來看,錶殼越做越大,突然會讓人感覺到,為何男錶要裝女錶機芯呢?相信,這是很多買Patek Philippe錶主們及收藏家的心聲吧!

 

 PatekPhilippeSkyMoonTourbillon6002G-18

Watch Castle Of Time Shop / Konstantin Chaykin Watch & Clock Atelier / Office Agent 
Ted Tsai 
0936-921457
ted@tedcastle.com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知道精密的高級機芯嗎?





很美的PP新世代追秒計時機芯,很多人光看這樣的品質都會覺得確實有別於過去,它們變的更為細膩,纖薄,整齊;若是要仔細說它,應該說是電腦的切割機械工程是最大的幫手,當然,這樣的機芯是必須要透過高度的手工修飾及打磨的,這是小從螺絲,大至橋板的每一個細節處都必須要注意的;談到了組裝,這樣的複雜的機芯,是更需要資深的製錶師來負責,因為它已經是更薄更細膩了,故組裝的精密度將牽涉到運行的流倡性,往往很多時候製錶師光是裝置擒縱系統,裝上又拆下可能不只數十次,為的是要將運行的準確性測試到合乎錶廠的要求;過去,有人問日內瓦印記是否等於精確度?





 




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過去看過很多合格的腕錶,走時非是如此完美,,我始終認為,一枚得到合格的日內瓦印記的腕錶,是必須要有績優級的天文台水準,只因為當一切皆以完美,機芯運行的準確性,是要跟上的,這應該是沒有任何爭議的論點吧.,自己為自己加冕,我知道很多收藏家不以為然,雖然我為同一份子,畢竟,傳統的官方記錄,會來得有公信力吧,儘管有商業的黑影在運作的傳言,但是,不管為何,它們還是必須透過傳統的規定來嚴格把關每個關卡要求,如果說,自己說的算,那麼品質及水準,就必須要透過歲月,來公諸於全世界的嚴苛的要求,你們可以思考這個點...





 

如果我們又回到過去的30~60年代,所有PP的複雜機芯可說是鐘錶藝術品,因為它沒有現代科技所提供的精密電腦工具,機芯設計藍圖是製錶師以手及腦,一筆一劃的記錄下來,這時需要精密的計算,更是透過製錶師的頭腦來反複計算,那怕指是一根彈簧,它的位置及重量,反射力道,都是要考量的重要因素;所有的零組件也是透過手工慢做,將金屬機板一一切割下來,再透過藍圖投射燈具,來逐一比對尺寸及誤差值,這時手工打磨便是最重要的一件工程.





 




在經濟景氣低迷的30~40年代,錶廠要拿到訂單這是著實不易的一件事,而會下訂單的客戶,大多為多金的企業主或是歐洲皇室後裔及家族,每一個作品都有著客戶的堅持,同時也可看到錶廠製錶師的水準;過去年代,可能一整年只能夠出廠的作品只有數十只,同時接單數量也可能只有不到100;很多人不知道,一枚客訂的腕錶或是懷錶,需要歷經二至十數年,這中間又牽涉到年代的變化,世代的轉變,所以我們能夠見到這些古董收藏品,真的要感到幸運不已啊;過去對於完成的作品,有著一定的要求,除了視覺美感外,走時精密度也是它們的要求,不定時會參加瑞士各地的天文台競賽,為的是告訴更多人,高級錶的品質,說了那麼多,你喜歡新錶?還是古董老錶呢?我喜歡古董錶的藝術,這是過去透過大量人手給予生命力的藝術品,你喜歡嗎?


 


 




Watch
Castle Of Time / Office





Ted
Tsai





0936-921457


ted@tedcastle.com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s獨立製錶作品分析賞文 一、





 


仔細觀察這幾年瑞士的製錶產業中,你們知道變化最大的是什麼嗎?除了鐘錶品牌的每年有固定的戲碼外,獨立製錶師是者幾年變化最大的;如果你們有仔細的觀察瑞士鐘錶產業的動態,不難看到這幾年許多集團品牌也開始和獨立製錶師合作了(就過去以品牌錶廠來看,他們不會願意告訴媒體或是消費者說他們合作的對像是誰)但開創此一先河的人,就是過去任職於HW海瑞溫斯頓的前品牌總監Max Busser(後來他自己也單飛開創了MB&F這個品牌)他做了這樣大膽的市場預測及產品行銷商機;但相對於瑞士傳統的鐘錶產業來說,這是很冒險的一件事(就連Max他本人也曾說過,過去做出那樣的企劃案,確實讓許多同行都在等著瞧的感覺…)當然,後來事實已經證明了,他獨到的眼光及想法已經改變了瑞士高級製錶業的這一端;當過去這一扇較不為人知的神秘窗戶被打開後,外界許多的消費者及媒體也開始注意到「AHCI獨立製錶師」他們每一年的動態及概念了。






 





每一年的錶展開始的第一件事,我都會先去了解獨立製錶的朋友們今年的新創意為何?我像個迫不及待開啟禮物的小孩,將自己收到的新聞稿一一開啟閱讀及思考他們的想法及創意,再去函和製錶師們討論;就我的觀察名單中,今年最讓我覺得有趣或是特殊的錶款,小弟會將它們拿出來和大家做初步的分析賞文






 





首先,有一只很特殊有趣的日夜指示錶款,當然此錶也是AHCI成員的Konstantin Chaykin 今年所推出的新錶款Lunokhod此錶款中心放置了一個12mm立體月球(會轉一圈的月相),機芯的走時結構會自動依球體的日夜來指示時間(兼具月相指示),六點鐘位置則是分針指示運轉的設計,看起來那霧黑色的錶殼材質,則是運用了堅硬難以加工的Damascus Steel(大馬士革鋼材)此鋼材大多都會使用於藝術刀品上來使用,由於鋼質堅硬在加工的困難可想而之;此錶是Konstantin自已所開發手上鍊的機芯,透底蓋的設計可以看到機芯結構是圍繞在球體外圍,但從外觀的設計來看像是一個飛碟(UFO),此錶只做12只限量發行,當然喜歡此錶的朋友我已經與Konstantin討論過價格囉!!是很不便宜啊,不過套句年輕人的話就是:很屌啊!


 






 





其二、來自澳洲AHCI女性成員之一的製錶師Eva Leube在今年首次在展場推出她個人的代表作品”Ari”這是一只完全可以伏貼在手腕上的錶款(Curve Watch)當然此錶款的殼身及機芯設計也必須要跟著曲線來走,這是一個難度很高的做法,這牽扯到齒輪及動力輸出平衡的問題,所以我印象中過去於1920’S MOVADO – PolyPlan 大彎曲錶殼款,這只古董手錶在過去的售價是很昂貴的,所以產能亦不多(我所了解總產能應該不到1,500 pcs),只因為製做困難成本過高,所以後來MOVADO就放棄不做了,下次有機會針對此錶我還可以告訴更多給各位朋友們;而製錶師Eva所做的Ari在我看來有著過去Movado機械設計基因,不過此錶面的編排從十二點鐘位置的擺輪開始看下來,依序是恆動小秒針,中間則是時分指示錶盤,最後的六點鐘位置則看到一個大發條盒,而錶冠設計則是在錶殼六點鐘位置下方,特別的是此錶採用水晶玻璃外殼,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整體運轉的過程,拜現今的科技已經可以將此錶做到更近於完美的狀態,我一直在想此錶若上手腕的視覺應該非常的美妙喔!



 



 





 









 







其三、來自荷蘭的獨立鐘錶製造師Tim and
Bart Grönefeld
,發表了一款很獨特的錶款,老實說:我一開始還一直在看它們的機芯結構圖,來了解這是如何的一只錶?它們兄弟所給我的資料稿中,是覺得有些霧裡看花,因為光看圖檔中的新錶款,我第一眼覺得,這沒有什麼特殊之處啊,不過是小三針及能量儲存的錶款啊,當我再仔細的觀察它們的位置及機芯構造,我才大大的發現,不簡單的簡易錶款啊!取名為One Hertz的款錶,我想顧名思義就是為了精密度上所下的功夫錶款,我想很多的錶友應該都知道,Hz(赫茲)是指定義為頻率每秒的單位週期數反覆的現象。此錶面除十二點鐘位置的時、分組指示盤外,整體面盤上中心可以看到那個大大的無秒差跳動式秒針組(deadbeat
seconds)
,但設計這樣這是有原因的,因為以動力輸出機構來說簡易化的模組,會減少了齒輪間的磨擦系數,進而增加或維持它們應有的精確度;這只錶有二個恆動走秒組織,其中一個在面盤上,而另一個是在機芯中,這一段說來會很複雜,很多人會以為一個擒縱能量分給二個機制,如果是這樣的設計,那一定不會準的,這只錶的恆動恆力裝置是個自獨立的,並由機芯內置的雙發條盒各自供應給這二個恆動恆力裝置,中間有一組差速輪組會將誤差值減到最低,更不會影響到擒縱和發條的力量平衡。這只錶要上鍊上也分為二組分開上鍊,我們從面盤上三點鐘位置可以發現,拉出錶冠可以選擇為二組發條上鍊,如果戴上手應該是一種很特別的經驗感受吧!One
Hertz
今年的錶展推出了不鏽鋼版及玫瑰金版二種,前者限量12只,後者則限量20只,我想除了集團品牌之外喜歡這類獨立稀少錶款的朋友,不妨多看看它們吧!



 











 





Watch Castle Of Time / Office



Ted Tsai



Mail: f122121@yahoo.com.tw



Mob: 0936-921457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初談陀飛輪藝術


 





Ted
Tsai




很多時候,我自己在看陀飛輪的錶款,總會有一種觀感,也常試想買陀飛輪手錶的朋友們是為了什麼買這樣的手錶?是為了追求更高的精密度嗎?還是為了欣賞鐘錶的工藝?還是在心理補償作用上?但是,不管購買的意願為何,我相信他們都知道這是一門古老的鐘錶技藝。陀飛輪的種類細分不算少,但大抵是分成有固定框架式及無固定框架式的二種;就傳統來看1801年寶璣製錶大師獲得巴黎專利局的發明的陀飛輪是一種有框架式的陀飛輪調速裝置,認真來看應該是當初大師口中所謂的「新調速裝置」。另一種無框架式的陀飛輪是「Flying Tourbillon」飛行式陀飛輪,這就是屬於改良於過去傳統寶璣式新的技術及品種;德國籍製錶大師Alfred Helwig1920年代創作了「Flying Tourbillon」的作品,當然此目的是為了將陀飛輪機芯結構做的更薄,也因為沒有了固定的框架,讓人更容易欣賞到陀飛輪整體的結構。


 



 




初談起陀飛輪結構,就必須要了解到其運轉的方式為何?當時寶璣先生於1795年發明了「陀飛輪」結構,其目地就是為了校正地心引力造成的機件誤差。就機械時計之所以能按一定的節奏循規蹈矩地走時,全靠擒縱裝置結構不斷的精確擺動運轉;假設擒縱調整機構本身的動作不夠精確,此時計不管多好便隨之失去準確度,而造成擒縱裝置動作不精確的罪魁禍首就是大自然的「地心引力」做祟。


 



 


我們都知道調速裝置中的擺輪,是利用游絲的彈性來完成擺輪運動的。由於游絲總是以一定方向轉動,所以時計的放置位置姿勢產生變化時,這一部分所受到的重力作用,也會使軸承的摩擦力發生變化,於是便產生了「方位差」的精度誤差,如果你手上有手錶,可以試著將手錶靜置在平面上和戴在手腕上經常擺動來做為比較,你將會發現它們的誤差值便會產生了或快或慢的差異,這就是「方位差」。



 


寶璣先生根據這一個構思,他便把這個擒縱調速系統安裝在一個金屬框架(Carriage)中。這擺輪於框架內以一定的速率不斷地運轉。當擺輪在某一位置受到某一方向的重力影響時,到另一位置將會受到另一方向的重力影響,內部框架隨著轉動,而擺輪的位置也隨之改變,進而接受各種方向所給的影響;換言之,各種方向的影響將相互抵消,等於將受到外力的影響降至做低。然而德籍製錶大師Alfred Helwig試圖將框架去除的技術並不是一件簡單的工程,雖然它們的運轉的作用及過程大同小異,只因為將過去那一個固定框架拿下來,整體調速器上將會少去一個中心支撐的固定點,所以在製做過程中它必須要更為精密,上下底版間軸承能夠容許的誤差值必須要降至更低。





 


不管是那一種陀飛輪模式,當它們不斷繞行轉動的陀飛輪運轉是需要相當多的能量輸出,而其能量的消耗也與框架的尺寸成正比,因此陀飛輪框架越大,所需的能量也越多。由於機芯所提供的能量有限,所以要解決能量消耗的問題,最常採用的方式就是降低機芯的振頻以及框架的重量及大小,雖然縮小擺輪的尺寸是一種方式,但是如果擺輪轉速設計沒有同時改良,也將無可避免地造成其精準度降低的後果。





 


對於陀飛輪的錶款,不管你是以那一種角度來看它,我總是認為當它是鐘錶藝術品來會好的更多;過去曾經有朋友拿著某品牌的飛行式八日鍊陀飛輪來告訴我:「它花了我不少錢,但它的準確度卻比不過我手上戴的勞力士!」但是,我還是告訴他:「這樣的錶款,從過去一直以來都不會是可以讓你上山下海的手錶;瑞士的製錶師也會比較希望你多看看整體工藝及技術。」因為科技的進步,現今的瑞士錶廠也漸漸的讓這樣的事情不再復見了。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鐘錶的異想世界 四、


Ted Tsai









之前我已經介紹說明過瑞士高級鐘錶產品的由來種種,許多的好友們看過文章後也和我一起討論過一些看法及想法;當然,大家都能夠有一種共通的想法就是:選擇自己所愛,愛自己所選擇!來使用一只你期待或是想要擁有的手錶;但是,我在討論的過程中也發現到問題點,我發現很多的錶友對於自己的手錶是一知半解的?!何也?基本上,如果是慎重其事的去選擇一只手錶,應該自己本身也做過功課才是,對於所想購買的手錶,再怎麼說也有基本的認知才是;有一些朋友問我:手錶是可以增值的嗎?手錶買來不應該拆封要保持完整?手錶一定要買貴金屬的材質?必須要選購頂級品牌來突顯自己的品味?、、、聽完這些問題後,我反問他們:你有認真的去想過購買的手錶是真心需要?還是想要?頓時間,他們通常會都安靜下來去想想,這就是一種目前台灣很奇特的風氣。


 


 








我常常的回想到過去,尤其第一次帶著較我年長些的好朋友去著名錶店買錶(是陪朋友去買喔),也是買他人生中的第一只手錶;時空回想到約二十多年前,他是我工作上的伙伴,雖然我對於勞力士的衝動還沒有像這十多年來的大肆購買及喜愛,也因為我常常的說這個品牌有多棒;終於,我讓他感動了(我個人覺得),他也告訴我為了買這只錶,他可是將存了三年多的錢給領出來,所以當下我們便決定擇日相約去當時西門町來來百貨公司附近的一家錶店來選購;我問過他為何想購買這只手錶(老實說現在看它的定價我是覺得便宜到過份啊!若是現在可是價差很多倍喔)?他回我的快速:「因為我的父親及爺爺都是戴著這一個品牌的手錶,所以我對它們的品質及印象一直很好!」






 




那天到了錶店,我們倆個從入門開始一直都在看看其他品牌的手錶,反而不是直接去告訴店員我們想買什麼錶;這一個過程,我們很享受那個過程,不管是IWCPPVCOMEGALONGINES、、店員也都給它們拿出來好好給我們欣賞試戴一下;不知道何時,老闆在我們後方冷不防的出現同時也笑笑看著我們,頓時間也著實的嚇了一跳;他手上拿了二只勞力士的運動錶款,一只是EXPLOREER I Ref.1016 DAYTONA Ref.6265;此時我可說是正式又認真的去幫朋友看想購買的手錶了,老闆說:因為新錶款已經都出來了,手上這是最後的庫存手錶,可以給我們好的折扣喔!看到邊身為錶友的你們認為該如何下手啊?我小聲的把朋友拉到旁邊去了解他的最後想法;你到底決定想買那一款手錶啊?我覺得老闆推荐的手錶不管是價格上還是外觀上都還不錯喔,當然又符合你的年紀使用錶款,價格大約算起來一只不過四萬多元,另一只也差沒多少錢耶;這時朋友突然靜下來不說話,他想了想便回答我,他告訴老闆想買最新的半金錶款(DATEJUST REF.16233)這是他比較喜歡的一只手錶,折扣價格算了算還需要快七萬台幣左右,當下馬上就告訴老闆:「我就是要那個半金的勞力士手錶!」


 



 


這一個故事過程,我不時的告訴幾位後進的錶友們,他們的反應通常是:「搥胸頓足!」我再告訴他們,我的朋友即使事過多年後,還是對於自己的選擇沒有過後悔!我曾經問過朋友他為何那麼喜愛那只半金手錶?爬文的你們知道嗎?他很認真的告訴我:「你知道嗎?從小我就看著我的爺爺手上那只半金手錶,後來長大後我才知道那是勞力士REF.1601,而我的父親手上戴的則是勞力士半金的REF.16013,當然到我手上覺得應該是有一種傳承的指標層面吧,你應該還記得我不是當時告訴老闆,我要最新款的半金錶款嗎(DATEJUST REF.16233)?這下你應該了解這只錶對我的意義了吧!」


 


 






這就是我最常告訴玩錶朋友的一件真實的小故事,不管是買錶來收藏或是使用,請先問問自己內心角落 真心喜歡的是什麼錶款吧,起碼在眾多的藏錶中也應該要有一只真正屬於「自己」的手錶吧!或許我們回顧過往種種,你可能會覺得好像錯失的它們很可惜,但是如果從心理去看你自己的愛錶,過去的你曾經因為什麼去購買它,讓它在你的內心有一個位置,我想那才是一種真實無價的表徵吧!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鐘錶的異想世界 三、




Ted Tsai


 


 



 


 




之前所提出關於瑞士鐘錶界,它們對於材質運用及內部機芯設計的一些初步概觀,相信許多的朋友都已經有一些雛型在腦海中;當然,如果真的要仔細的說起,可能就已經會是一篇專業的學術論文了,我常常的告訴朋友一個觀念,所謂「精密」及「複雜性」不是指手錶可以做的很複雜之功能而言,雖然這是所有愛錶人初步對於外觀複雜性的一個看法,但是這是因為現今的科技及加工儀器的進步,使得廠商可以因就消費者的需求()來加以功能更進化、更快速的消費環境;我樂於見到這樣的產品多樣創新性,如同上次文章最後所言,是否這就是未來瑞士鐘錶產業的唯一出路嗎?這應該說:非也,但也不盡然喔!


 


 



 


 




 




過去的年代很多著名瑞士傳統的製錶大師,他們都是屬於默默的去架構、設計屬於代表自己技術力的一只手錶,他們在功能概外觀上不一定會做的很複雜,但是卻在過去傳統的架構及設計上會做很多複雜的工序,就以一只天文台競賽級那樣簡單不過的錶款,你們可知道嗎?它們就是過去代表著錶廠或是該製錶師的最大榮光,從畫機芯藍圖開始到實體的呈現,就必須會花上很多的時間,例如:以機芯夾板的流程大抵來說,從選用材質、切孔、打磨、修飾、拋光都有其深入細節;再來如傳統的錶盤所需要的工序設計是否運用手工紐索紋路加工機台或是運用大明火爐灶來燒製一個錶盤(為了使錶盤更加的有質感,在設計上可能需要很多塊去合為一體的),而在錶盤上的刻度可以選擇以手工書寫數字時刻再加以燒青(上釉色),但同時也可以將刻度就手工來一一埋設在對的位置(刻度的材質及色澤是必須要先針對手錶整體設計來呼應)並配備適合的貴金屬時、分、秒針於錶盤上;在機芯夾板下的發條、輪列個各齒輪、擺輪及軸心、軸承寶石、擒縱馬仔型式、材質、排列設計,這些都是相互關係到一只手錶運轉的準確精密度;這些過程是非常的繁複的,機芯完成組裝測試後,再放入屬於機芯的專用錶殼,所有過程的共同點就是:手工。


 


 



 


 


 


 




反觀現代錶廠之所以讓人覺得了無新意價值,產品存世價值不高,這問題很多時候都是出於速成的環境!當然,我不是指錶廠所製做的產品不夠複雜,而是過於快速的汰舊換新產品,只會突顯出讓消費者對於產品的信任(認識)程度不足;也因此無法了解市場消費產品的喜細節去開發一組耐久的好機芯,進而選擇快速便宜的通用機芯來填補這一區塊的不足;由於市場上的消費者也不是如早年可以一一買單,這是近年來因為資訊的發達,消費者對於知識的需求更甚購買一只手錶;錶廠聽到這樣聲音,他們也知道全部交由通用機芯廠來製做機芯,但




這是不行的,所以必須和傳統的製錶師(或是高科技鐘錶工作室)合作,就是現在




他們最好的選項。他們可以幫助錶廠設計完成一組新機芯(或是結構),雖然成本不算低,但這是最好最快速的一種方式了!


 


 



 


 


 




如果仔細來觀察機芯結構設計,很多的鐘錶產品其實都是出自於同一位製錶師(或工作室)的作品,在不同品牌的包裝下當然銷售價格上也貴的嚇人;我一直對於過去的古董鐘錶的推荐是有原因的,前面所提出的複雜性做工在古董錶是可以發現到的,但它並不需要你花費那麼多的預算,但你也可以看到現時頂級錶款的做工喔!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鐘錶的異想世界二、



 



 



                                



 


Ted
Tsai





關於瑞士的製錶概念,相信許多朋友們都有一些初步的認知了,過去往往很多時候,當我們在欣賞一只美麗的新錶款,都會認為它們除了賞心悅目外,其次我們會去注意到它們的售價,也會去評斷它們是否值得購買?當然,品牌到目前為止還是消費者的第一購買選項,這個觀點是對的,所謂:投其所好也!如果消費者對於自己喜歡的品牌推出的產品,一定會有其加分效應,才會再去考慮其功能及價格性;不過,時至今日的瑞士鐘錶品牌除了過去存在的老品牌外,現在每一年正式註冊登記的新品牌就不下數十個,有些新品牌是很積極的推廣,但是有一些則是隱身在後慢慢的去做自己想做的產品,這些也包括一些AHCI獨立製錶師的品牌,除此還有的新品牌創辦人兼製錶師,則是來自於各大頂級品牌幕後的開發技術人員或品牌行銷者,因為它們知道瑞士鐘錶藝術,有許多的可能及無限性!





 



 


 





「機芯」從過去一直以來,讓錶廠覺得它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點,可是在瑞士過去的製錶傳統中,自己來開發新機芯就是一個很理所當然的一件事,不過當時代背景的不同,那一切可能意義也都變的不一樣了;現在很多人可能都知道ETA SA.(Movement)這一個機芯工廠所推出的各種機芯,有人認為從高級到平價都有它的蹤影可見,所以也認為它們不是好的機芯產品,但是這一切要從使用基礎機芯的權利者他們,對於品牌所要著墨的方向及力量來看了;說穿了,有些經營者會讓人覺得不夠用心只為營利,但是有些經營者就會讓人覺得很耗費心思的去重新架構這一組普通的機芯,讓它變的更不同,雖然過程成本更高也很辛苦,但是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例如獨立製錶師自己所經營的品牌Kees
Engelbarts
Thomas Prescher Haute Horlogerieu 也都有使用ETA SA.的基礎產品,但他們都有做出其用心之處,來吸引特殊買家來訂購。


 


 






 


現今的瑞士新機芯廠例如:TECHNOTIME SA.SELLITA SA.也因過去受到ETA
SA.
給予瑞士傳統鐘錶製造業的恐慌,環境使得新的基礎機芯廠因應而出,它們推出新的機芯有很多結構也是同樣來自於「機芯改裝結構大廠Dubois Dépraz SA.」,對於此我是樂見其成的,因為對消費者而言只有更好;這邊必須要說明的是,瑞士製錶的成本多寡同樣的也是屬於「使用者付費」的觀念來看,在鐘錶產品的開發不管是結構上或是機芯上的修飾,都會使得成本的增加,當然這是屬於消費者必須要去了解到的,雖然都為使用同為ETA的機芯,但由於加工修改及裝飾的不同,當然成本結果也有所不同,這就會影響到末端的銷售定價計算了。


 


 



 





假設可能因為一組ETA機芯上發包給三位著名的製錶師來完成,他們會就工序來完成這組機芯,分別負責機械結構夾層的開發、金雕裝飾、鑽石鑲嵌設計,但是就會產生三個多餘的成本(以基礎機芯價值來計算),這就是差異性不管是你只想要其中的一樣功能也好,這些都會納入成本計算考量,但是如果是由通用改裝廠Dubois Dépraz SA.來完成的機芯,當然成本也會下降許多,但若是由瑞士著名的大師來完成它們Armin StromChristophe
Claret
Jean-Marc
Wiederrecht…
,相反的成本是很難以去估計的,有時還得看大師們的時間配合與否以及產品的屬性?不是花錢想合作就可以合作的喔!





 



 


 



 


 


當然,還有一種就是由改裝工作室來完成所有的機芯設計開發,這是目前瑞士高級鐘錶的新趨勢,由於過去傳統的衛星合作模式比較浪費開發的時間及預算,後來出現的這一種「整合性」及「完成度高」的工作小組就變得受到品牌商的青睞,因為這也是時代的進步,使得電腦及CNC加工機械更為針對個製化來設定,所以它們可以做到更精密更快速的完成一個設計產品,但是否就是瑞士鐘錶傳統的未來唯一出路?下一回我會再次分析說明與大家分享!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鐘錶的異想世界 一、



 


Ted Tsai




很多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個熱愛鐘錶藝術的人,不管是過去的古董錶或是現今瑞士最新的鐘錶產品;過去我常常的將自己所見所聞和每一個朋友分享;這一陣子很多的業內或是媒體公關朋友都在問我一個問題(這應該說是這些年來)你認為接下來瑞士這一個製錶大國,他們將會做那一種產品?或是新的材質運用?


 


 



 





其實,自從2005年開始,我和過去的工作小組就已經開始下修鐘錶產品的單價及相關的成本;仔細觀察整體銷售市場後,我發現在一般的錶款上除了將平均售價向下調外,在頂級的錶款產品,更是比起過去花上更多的預算來做為準備,何也?只因為消費端的環境已經開始在轉變了,只不過在那個時候許多人還沉溺於景氣的榮景中,還未了解到市場已經開始悄悄的在改變。






 


在那一年瑞士的各個品牌,大家都不約而同的推出「陀飛輪」,雖然累積了很多年的風潮,不過我覺得那一年到處好像都看得到的一種特殊景致;如果仔細的觀察產品,會碰到許多的「兄弟」機芯,有一些用心的品牌會再自己修改為自己的特色產品,但是比較差的就直接放上去錶殼內了,所以導致了這樣的景致產生;也因為如此,我並不希望將陀飛輪放入自家開發的新產品中,我更是希望做出過去瑞士傳統的製錶純工藝,將它們發揚光大,如琺瑯、彩繪、金雕、計時碼錶、問錶、萬年曆、裝置藝術、、、ect,都會是我想去思考的一種新產品開發模式。但是有很多的困難要面對,光是一般的錶款要在一年內完成計劃、發工生產,都會讓人很頭痛,有些特殊產品的想法計劃及工作流程也因此可能需要花上更多倍的時間,或許必須要在三年後才得以在Basel Watch Fair看到啊!所以,非常感謝過去幫助我的工作團隊同事們,我是一個小螺絲釘,沒有你們如起子般的互動幫助,很多想法我們是無法成行的,在此向你們獻上十二萬分的感謝!






 


其實,Yellow Gold是一種很好運用的材質,也深受世界各國的消費者喜愛,因為它如同黃金一般的色澤,更能夠創造出那一種高貴的質感,我的觀察裡中東及歐洲市場的消費者對於黃金色澤的接受度,比起美洲及亞洲市場要高一些,可能因時代潮流的轉變,現時玫瑰金Rose Gold變成主流的意識了,對於此我樂見其成,因為「鐘錶產品」不也是裝飾品的一種嗎?這是一種流行,也是一種感觀的變化。2007年後因為VC又開始代動了鉑金PT950的風潮,這一年開始許多錶廠對於此貴金屬更是頂級錶款材質上上之選,同時間過去很多人不以為然鈀金,在此時也成為了一種替代鉑金的白色貴金屬,它有很好的純度及密度,很適合拿來做為錶殼的一種貴金屬,過去此金屬運用在科技層次遠比鐘錶來的多。而許多人喜愛的鈦Ti也同時進化到第五級的層次,它變的更硬更耐磨損。有一些特殊的稀有金屬,採購取得相當的不容易,在加工上更是困難重重,所以那時初期看到Harry Winston使用鋯Zalium 來做為錶殼材質,真的為他們鼓掌,這也是它們自己品牌的專利配方金屬,這更為運用於航太科技的好材質。其後非金屬的材質如Ceramic陶瓷及Rubber橡膠,更是將瑞士鐘錶產業的傳統給顛覆了,它們創造了大流行,更容易使用、更低的成本,當然,它們一樣可以做出高貴的錶款給消費者!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董手錶賞玩及藝術


Ted Tsai


 


很多時候,我常常自己會拿著一只手錶東看西看,從個各角度來觀察它們;每一個年代的古董手錶或是懷錶,都有著屬於它們的特色及造型,盡可能它們或許錶殼的設計都極為相似,不過當我將它們的底蓋打開後,又可以發現更多不同的小宇宙及未知的探索領域;每一個年代的手錶都會訴說著,它們所面臨未知市場的考驗;從世紀初的懷錶轉換手錶期,接著面臨著全球性經濟的大蕭條後,開始了機芯尺寸的競爭,到運用材質及工序技術的進步成熟的精()密度的要求,無一不展現出每一只手錶的生命力量,如果從此概念去觀察把玩古董錶,這就是所謂的:古董錶的賞玩及藝術。


 


 



 


 


 


曾經有許多的錶友會和我討論一些概念及經驗的交換,有一些看法我認為值得與大家一起分享,當然,很多的觀察角度是因人而異的,但是把玩手錶卻又是主觀的自我概念,沒有所謂的絕對,最重要的是:在同時你已經置身於此氛圍內了,你才會有個人的看法及價值觀認定。以下幾個論點分享,我提出一些個人的綜合意見的看法,如下列:


 


如何分辨古董錶年代的界線?


 


很多的錶友都會告訴我,只要有五十年就可以稱之為:古董錶 (Antiques Watches)。其實,這樣來看是不完全是的,為何?因為,瑞士的製錶如果真要追溯起來已經有四百多年了,姑且我們不談到遠古之前的作品,而五十年也不過是瑞士製錶的八分之一的年紀,所以,我們對於此只能說是:老錶 (Old Watches),這樣看來真的古董錶最起碼也得要有六十年以上可以勉強說的過去,最好的一個方式就是以二次戰前及戰後來分界是最快的一種方式。


 


 



 


 


 


每一只古董錶都可以拿來把玩或是配戴嗎?


 


這一個問題是很好的一個點,很多人都會認為,手錶已經有年紀了,最好是收藏起來,盡可能不要拿來使用!這是一種會讓你喪失很多樂趣及體驗的消極收藏法則,話說回來,如果您所找尋或是收藏的手錶品質夠好,你不需要為此感到疑慮,當然,使用者必須要清楚了解自己的藏品過去是什麼樣設定?不離其宗的概念還是,不要當它是現行新錶來「上山下海」訴說著此錶當年種種傳奇;如換仔細算過來,你的手錶它也可能已經是一只五十歲或是六十歲不等的年齡的手錶了;我所強調的是:在日常生活裡,或許是散步,也或是辦公室上班、家居休閒,你與藏品在一起的每一個時刻,去感受它的運轉、它的造型設計、甚至於搭配你的服飾,這會是一種心境的轉換。


 


 


 



 


 


 


自動上鍊及手上鍊的使用差異?


 


顧名思義「Automatic」就是藉由你的運動,使其設計的結構幫助你自動上鍊;而「Hand Winding」就是指藉由你的手來幫助其手錶發條上鍊;很多的錶友都會將其意義混淆,使用自動上鍊的手錶方式就是:拿起來輕搖幾下,確認其是否運轉後,再進行時間調整,大部份的手錶設計就鬆開錶冠最先拉出來的那一段,我們可能為其前後轉幾圈輔助上鍊(非一直用力的轉),拉至最後一段此時可以為手錶調整時間,完成後將錶冠確實推()入。而手上鍊的錶款,則是需要藉由你的手指來轉動錶冠為其進行上鍊,要注意的是,不要將它上鍊過緊,因為上鍊同時,你會感覺到它的緊實度,當發條快要滿檔時,那種感覺就是較為難以拖動,此時約為發條的九成半動力了(這時候是很多錶友上鍊過頭,將發條硬是拉扯斷掉),便將其錶冠拉出調整正確時間。


 


 


 



 


 



 


 


這是初步的一些問題討論的分享,當然日後我還會準備更多的項目提出分享;很多的錶友都是東看西學出自己的一套把玩方式,這是沒有問題的,只是要先了解自己的藏品是屬於什麼樣的錶,每一個人都有其主觀的賞玩認定,這也是一種趣味性,沒有所謂的法則可尋,最重要的是:「你已經感受到古董錶的魅力了嗎?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Y VINTAGE WATCH COLLECTION


 


Ted Tsai


 


 



 


 


喜歡古老的錶款,在不同的光影下很多時候都戴著它,注視著它在不同時候下所產生的質感;記得很多年以前的我,喜歡將買來的K金古勞擦拭著無比的光亮,因為總覺得那是一種亮麗美感的宣示,也或許是年齡增長後,我對於古勞金錶不在是過去那麼樣喜歡它的金亮感,後來我仔細的去思考這一個問題及心態,發現到一件事就是什麼時候的金錶就該是什麼面貌不應該由我強行的改變它的容貌,更應該讓它自然的樣貌來呈現才是最為真實的質感。


 


 



 


 


 


這一個論點,漸漸的進入我的購買藏錶經內,跟許多朋友也開始訴說這樣的論調,不管是金錶或是鋼錶都該如此保持既有的面貌;當然,很多時候不可強求,尤其當我從國外友人那邊看到各款藏錶,因為每一只古勞都是來自於不同的使用者,時空背景下都全然不一,有的人很惜錶,有的人很會用錶,最重要的是,許多時候國外的擁有人通常都不一定是懂錶的收藏家,對它們而言不過就只是戴上手的一只錶而已,可能老了就賣掉它罷了;當手錶一一的買到手後,有的錶經過完整的保養程序後,所呈現出來的就是:亮麗如新!但如果運氣好,遇到懂錶的維護師傅,他們都是已機芯內部保養為主,外觀若是不需要拋磨的就盡量不去做處理,讓錶款呈現出原始的風貌,這也就是強調「原始狀態」的一只錶。


 


 



 


 


 


過去的錶款,錶徑通常都不會太大,尤其是1930’S~ 1960’ S這三十年間的錶款都是如此,但是這樣並非是說沒有大口徑的錶款,過去所謂的「大錶」都是針對其銷售市場性及特殊環境性的客戶所量身發行為主,而在一般正常的生產線上,男性錶款的主流尺寸為:29mm~ 36m m女性錶款則為:15mm~ 26m m,或是現代的朋友們會認為:真的有夠小的啊!但卻可以突顯出過去製錶的工藝價值高啊,在那方寸間的微型機械工程藝術的呈現啊。


 


 



 


 


 


很多時候我常常得解釋過去的錶款何以珍貴?這歸納起來還是一個重點就是:過去的手錶是一種奢侈品,尤其知名品牌更甚昂貴及稀少。這更可延伸分析很多的道理出來,很多想買錶的朋友不知道,過去1930’S ~ 1960’ S PATEK PHILLIPPE一年平均生產多少只手錶產品?答案是大約100只左右!而拜現在CNC加工機械及電腦設計現代化後,它們的產能已經到達40,000只!這是在任何過去知名的品牌產能上都是如此,它們製錶也因人工需求多,所以不管產能或是成本上都不會是便宜的;故我才提到過去如果要買一只「好錶」,真的是不太容易的一件大事啊!


 


 


 



 


 


 


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時代的進步帶給人類是更為美好的生活環境及物質生活,不過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卻是無法改變過去時代所留下的珍貴資產,或許更明白的說就是沒有辦法再做出過去那樣的鐘錶及藝術品;也許現在的技術可以做出或複刻出一模一樣的外觀,若仔細的深入觀察了解後,就是少了一份「質與味」的呈現,朋友們你們了解我說的意思嗎?那就是經由更多人手所製造的「質感」與「味道」!!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瑞士鐘錶的傳統與創新 二、


 


Ted Tsai.


 


 


現今的完全自製機芯是萬靈丹嗎?我想許多的愛錶人,都希望擁有一只自製機芯品牌錶款,不過就現今來看要有一只非通用機芯的手錶,勢必要花上一筆大預算的;但是,若你真的擁有一只這樣的手錶,我認為很多時候是冒險的;尤其這幾年許多瑞士品牌開始走向自製化,有一個品牌算是大刀一揮也同時也開發了許多組的機芯,你想這是不到三年的時間我看到的;可是問題也跟隨而來,記得當時許多的愛錶朋友,大伙都迫不及待擁有它,但好像不過三個月,就聽聞機芯走走停停或是動力不順,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但這不能全部都怪品牌,只能說潮流說來就來,一切都來的太快的速食環境。


 


 



 


 


我曾經在一場討論座談會告訴錶友們一種觀念,瑞士的通用機芯並非不好,只是過於普遍於各級品牌的產品中;當然,這是一分錢一分貨的事情,通常我告訴他們一枚成熟的機芯必須要花上許多的時間來修正,如果你了解這個道理,你也會釋懷許多的;有許多的朋友告訴我,瑞士近幾年的鐘錶產品發展已經是”OVER”過頭了,回神一想,倒有這一種感覺,當然我覺得這是非戰之罪;因為現在的消費者已經更了解自己要的是什麼了?更進一步的說,應該是個製化的時代興起吧。


 



 


 


 


過去多年或許不會有人知道或是了解到個製化產品的量產可能性,例如瑞士的獨立製錶品牌Cabestan,它就是一例,該品牌的主事及設計者:Jean-Francois Ruchonnet,將他最熱愛的賽車的驅動概念導入他自創的品牌產品中,誇張的造型以芝麻鍊來做為發條之間的力量傳遞,透過垂直式的陀飛輪展出衝滿個人特色的錶款,當然要擁有這樣的手錶,也非一般我們所能付出的代價。


 


 



 


 


 


我個人喜歡簡單的功能錶款,因為它簡單所以問題少,任何機械再如何精密都會有出現問題的時候,這也是我過去的經驗告訴我的;擁有一只ROLEX or OMEGA你所必須要付出的代價和它們的服務保養的價位是有一個比例的原則,相對來說,當你擁有一只P.P or V.C..ect.你所必須要承擔的比例,就會高出一般錶款許多預算;我告訴朋友說:必須要再這一個點之間取得你自己的平衡點,而非一眛的跟著別人跑,這樣才能夠更深了解入你所喜愛的手錶。


 


 


 



 


 


 


高單價的獨立製錶,也有屬於它自己的一套做為,之前曾收過一份高級鐘錶品牌新聞資料,它是頂級獨立製錶產品,但它們給予訂購他們手錶的客戶五年三回的健檢服務及保養免費,當手錶有問題將會由專人送交瑞士保養,還有它們自製的簡單三針錶款供應給客戶使用,直到手錶送交於客戶手中那一刻為止,這是一種很不可思議的做法,不管未來它是否成功與否,但我卻樂見其成,這就是所謂:消費者服務至上!頂尖品牌經營態度。


 


 


 



 


 



 



 



本文章同時連載於由城邦出版集團的愛錶家鐘錶專業網上:


http://www.iwatchome.net/critics_editorial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瑞士鐘錶的傳統與創新 一、


 


Ted Tsai


 


最近這一個陣子,我看了很多的古董錶,也看了許多品牌的新錶訊息;但不知為何?總覺得瑞士這一個製錶產業國家一直再改變,這可能是我看過的古董鐘錶不少吧;記得從2005年開始瑞士錶展的品牌陀飛輪風潮已至末期,真正持續做陀飛輪的品牌就屬那些具有實力的品牌,而過去趕搭風潮的那些品牌,不是沒有經營下去了,要不走向另一個風潮,那到底是什麼?


 


 



 


 


 


如果,朋友們有印象的話,我記得在2005’S此時HUBLOT新任的總裁Mr.Jean-Claude Biver算是第一位喊出FUSION(融合)為品牌新基因的品牌,為何我對於此印象深刻?多年前我曾跟一些朋友討論過,瑞士鐘錶一直發展下去,除了極度手工化及功能複雜化,但這不是人人可及的,這又代表什麼?


 


 



 


 


 


後來得到一個結論就是,如果一只好的手錶沒有辦法讓任何人可以取得輕鬆購買,那也只能說是一種「製錶藝術品」談不上一種「使用文化」;但是如果改變過去不曾使用的製錶方式,如外觀設計及材質運用?是否才是一個新的道路?這就是我對於HUBLOT新任的總裁Mr.Jean-Claude Biver所印象深刻印象,他提及FUSION(融合)這一個概念時,頓時我心中對於瑞士鐘錶發展,又有一個新的見解;盡管在當時瑞士有許多品牌的經營者,對於此是之嗤之以鼻的,但我知道的是,它卻引領了瑞士鐘錶品牌的二次進化革命至今;從很多人口中得知,對於此概念製品看法是好的(樂觀),只因我們過去並不知道,當許多當下不覺得高貴或是不知名的金屬、礦石在一起搭配match,竟然有那種特殊的質感產生。


 


 


 



 


 


 


從過去的鐘錶歷史,外觀所看到的金屬材質成品,不外乎就是不鏽鋼(過去更早還是鎳銀合金),要不就是包金或或成純K金來融合於產品裡,過去這時代說到的是「日常實用性」及「產品價值反映」,已經不若現時的許多品牌經營導向,強調的是「品牌形象價值」(行銷凌駕於產品之上),僅少數品牌還是依其過去傳統來製錶;我認同瑞士製錶的新文化,但我更在意產品製作的深度,就誠如前幾年瑞士鐘錶的「陀飛輪災難」,告訴我們如果沒有善用品牌基因及靈魂,不管是新品牌或既有的品牌,這將不會是長久的經營道路。


 


 



 


 


 


除了外觀所見到的改變外,這二、三年也看了幾個品牌積極的從內部去做材質修正;過去機芯夾板不外乎就是以銅鍍金、鎳銀為主,如更高級的品牌它們甚至還以22K18K14K來製造夾板,發展至今的機芯,已經是完全的進化了,除了以傳統的基本材質做為基礎外,因為電鍍科技的進步,可以運用的覆蓋材質更多,如釕、鈀這些高級稀有金屬也已經廣為許多品牌機芯來運用了;「德國銀」不是稀有金屬,也非高檔的材質,它和過去的「鎳銀合金」是相似的,只是金屬融合時所加入的比例不同罷了,品牌喜歡使用也只是品牌的「基因」文化始然,它們希望得到過去傳統那一種機芯色澤及情感,進而讓消費者了解品牌的「價值」


 



 


 


本文章同時連載於由城邦出版集團的愛錶家鐘錶專業網上:


http://www.iwatchome.net/critics_editorial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進化與革命


 


Ted Tsai


 


過去的時光


 


很難想像過去的要知道時間,必須要透過鐘或是日晷來了解,它們在當時算是一是種「大型的計量儀器」;而今日戴在手上的腕錶,就是這樣的歷經演變、進化、革命後,方才有著這樣多采多姿的新面貌。


 



 


 



 


源自於十六世紀鐘錶機械,它的出現本身就是就是一種「革命」!?人們對於時間的概念及準確度也開始有了一個開頭,只不過剛剛開始初期的發展,大多為大型的壁爐座鐘或教堂上的鐘塔;而真正的走向技術成熟期,應該是於十九世紀初轉變於手掌上懷錶的發展期,因為不管是在技術上或是藝術的造詣上,我們如果仔細的觀察可以了解到,此時期的金屬雕刻上或是琺瑯填充技術上,遠比在十八世紀的作品又來得更細膩,更有完整的主題概念;當然,時間到了十九世紀末的懷錶,它已經成為大多數人可以擁有的「奢侈品」,此時期從外觀、機芯設計來看,它們已經有所謂的優劣層次分級了,可以試著想像那個時空背景下的使用者,從口袋掏出懷錶來對時的那個情景。



 


手腕上的時光


 


最早的腕錶過去我曾於文獻資料看到,在Dec.8, 1888’ s英國的倫敦所發行的期刊中” The lllustrated Sporting and Dramatic News” 內容上所刊登的一份AD廣告,它正是將懷錶時代革命改變的開端,廣告上是英國倫敦一家貴金屬飾品的公司”Goldsmiths & Sliversmiths’ Company所刊登出的聖誕節禮品型錄廣告,那其中有一個由金色女用懷錶加上手鍊所改造成的「女用錶款」,在那時候許多人對於此是感到驚奇不已的;這將是「腕錶世紀」的開端,也是耐久性及精密度要求的二十新世代來臨,「將口袋中的懷錶放在手腕上戴」,也將是一個即待克服的大問題?因為二種鐘錶產品雖然有一樣的機械結構,但是它們絕對是不一樣的,最起碼它們在口袋內,機芯精密調校的要求和手腕上的調校要求差異是非常多的,然而將手錶戴上手後所面臨到的現實的考驗,也將是所有製錶廠的難題。


 



 


進入人類的生活


 


二十世紀初,當時在手錶已經真正的在市場轉換成功,除了外觀裝飾的意義層面外,人們要求的實用面也日以繼增;過去在夜裡要知道時間是一件麻煩的事,所以具有「夜裡發光的指示」便是最佳的一種改變了,1911’s OMEGA Watch Co.它們首先於自己的鐘錶錶盤上的指針及時、刻度塗上一種名為”Lumineuse”的夜光塗料,至此人們在夜間便可以掌握更多的資訊。時至1920’s是一個鐘錶藝術發展的重要年代,因為人們的需求已經不單是看時間,更要求的是產品的精緻美感及使用的貴金屬加工;除了錶殼外觀的修飾外,鑲嵌鑽石及多重貴金屬使用已經是這一年代的頂級產品的美學主流了,這就是所謂「Art Deco裝飾藝術」的開端。


 






 


市場除了美學的要求外,防水、防塵、防震的課題也是此時期錶廠的研發重點,1926’s Rolex Watch co.Ltd它們完成了一個偉大的防水裝置,它們稱之為「Oyater Case蠔式錶殼」從名稱中,我們可以知道這是一個與防水性有關的一個裝置,它們利用子母螺絲的原理,即是將錶殼、錶冠系統,都是鎖入的方式來防止水氣進入,當然此新聞發佈的初期,許多消費者並不太相信,所以在24 .Nov, 1927’ s勞力士公司發佈新聞,邀請由Ms.Mercedes Gleitze一個人橫渡英吉利海峽,在她成功上岸後手上所配戴的手錶便是勞力士Oyster的錶款,完全沒有進水氣及產生時間的誤差,此舉更讓全世界知道手錶工業已經達成了防水的進化革命。


 



 



耐久性及便利性


 


同時期手錶的機芯結構,也走向自動上鍊化的改變,來自英國的品牌「夏活Harwood Self Windino Watch Co.Ltd」發明了利用手腕擺動的離心力量,將機芯中央裝置了一個陀盤,利用手腕的擺動來為手錶做出單向發條上鍊;而真正的雙向上鍊機構是於1931’s 勞力士所推出的”Oyster Perpetual”自動上鍊系統,才完成帶來了雙向自動上鍊腕錶的革命。


 



 


 


腕錶發明至此,可以說影響人們生活的一部份,在一次大戰結束後,對於鐘錶產品更是要求要能夠經得起震動,其中影響最劇的應該是機芯的擺輪,1933’s針對於機芯防震的裝置「Incabloc」面世,改變了鐘錶史上對於震動所產生的問題迎刃而解,很快的在1939’s它的專利已經使用於市場各品牌生產總數十萬只手錶上了。


 


 



 


精密度分秒的競爭


 


1940’s開始「防水」是每一家錶廠競爭的一個項目,當然我們所熟知的勞力士率先推出防水錶款後,跟進後的還有一個品牌在1940’s也頗為出名,MIDO Watch Co.所推出的運動錶款Multfort更是強調它們錶款經過多年的測試擁有100%防水性、自動上鍊系統、耐震性以及防磁性,在當時的美國市場造成了一股轟動;1948’s OMEGA 推出了當時最薄的自動上鍊天文台級機芯,適逢一百周年的創廠紀念推出了OMEGA Century Watch,這是OMEGA在薄型化自動錶的第一只,更在四年後推出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星座Constellation」;此時期在機芯上的要求已經不僅是正常的運作,而是精準度的要求,雖然勞力士在1931’s已經推出了天文台機芯等級的自動錶款(勞力士在1930’s便已經達到3,574只手錶,得到天文台的認證),但是在那個時代這樣的錶款不是很普及的,也非一般消費者可以購得使用,直到二次大戰以後的市場經濟開始起飛,錶廠也正式開始接受精確度的競爭;其中勞力士在1945’s推出了著名的”DATEJUST”日誌型錶款Ref.4467後,OMEGA 也於1952’s所推出 Constellation錶款,此時便開始了1960’s後各品牌白熱化的精密度戰爭年代。


 


 



 


多元化的產品發展


 


不管如何,我相信手錶的每一次改變及進化,都是反映出人類的生活態度及模式;在1970’s以後的發展,腕錶已經完完全全的進入我們的生活,它們不單是陪伴你上天下海外,更延伸出特殊的專用錶款;在我觀察中除了過去的錶款外,現今的錶款無一不受過去的傳統基礎所影響改變,瑞士是一個很傳統的製錶國度,當然,它們很能接受外來的因素材質,來改變手錶的設計及材質運用方式,這是樂見的改革,也是讓消費者可以看到更多的思維;HUBLOT2005’s便開始帶動這一股風氣,讓手錶不單只是一種面貌,多元的思維及融合造就了現今的鐘錶革命;除了材質運用以外,鐘錶產品的機構結構及排列,也不若過去那麼樣的規矩的走時輪列如:MB&F獨立製錶協會成員的AHCI- URWERK或是複雜功能製錶大師Mr.Christophe Claret,他們便是不同想法的改革者;而陀飛輪結構也不再單一或是2D平面的設置,在今年度所見到的ZENITH的航海水平儀式360度的陀飛輪,我們姑且不論其實用與否,它確實的改變過去消費者對於新複雜錶款的一層看法;二十一新的世代,將會是一個將過去的傳統製錶技術,揉合最新的科技創造出你我都無法下定論的錶款!?但是唯獨機械式腕錶是不會式微的,因為這是瑞士傳統的製錶根基及DNA血統,縱使要求再如何精確的運轉,我相信科技是種「進化性」的助力,但絕非「取代性」的革命。


 




 




 

 



 


PS"


此稿來源自:


2010 Edipresse Taiwan/REVOLUTION TAIWAN#09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2006’S Basel Watch Fair & SIHH錶展回顧(四)


 


許多的朋友告訴我,想再一次的看過去為香港精品雜誌所寫的這一篇文章,雖然都不是最新的消息了,但可以從中發現到過去2006年品牌的新概念,促成現今2009年的各品牌的錶款新方向;希望每一位錶友可以將你所見的錶款或想法告訴我,找個時間點我必將每一個朋友的意見及看法呈現於文章中,朋友們,Are you Ready…Go!!!


 


 



 


 


Cartier


因為製作高級珠寶鐘錶專業背景而馳名於世的Cartier,擁有150年的歷史,贏得了「皇帝的珠寶商,珠寶商的皇帝」此一名稱是對於CARTIER的讚揚,不過它可非浪得虛名啊,我知道許多過去知名的歷史名人都是它們的擁護者,除了珠寶外,過去有許多的鐘錶作品到了今日也都價值非凡了;它們在鐘錶的外觀「設計」功力是市場公認的,早期它為產品設計外觀(其內部機芯則交由積家來生產製造,也就是Europe Watch&co歐洲鐘錶公司”),相信它的素質大家都知道無須我再讚頌了!今年我的期待是值得的,除了華麗的珠寶錶及首飾外,它們針對收藏行家所做的作品~真的太美了;大自然界的原素加以傳統製錶工藝所產生的火花!


 



 


在卡地亞CARTIER展場中發現了過去所見的獨家珠寶設計風格外;關於卡地亞CARTIER珍藏系列巴黎工作坊Collection Privee Cartier Paris】所有的全系列面盤以18K金製造,在精密的拋光處理下,並刻上傳統格狀裝飾。為強化面盤的反射效果,在18K黃金面盤上鍍上白銀,再銘刻軌道式分鐘或羅馬數字刻度。每只巴黎工作坊系列的腕錶均採用由卡地亞工坊精心製作的機械機芯,採用機芯的最大特色即在於雕刻修飾-以卡地亞C字構成的卡地亞圖騰及自動機芯的自動盤,透過透明的後底蓋,讓卡地亞工藝盡覽無遺。


 



 


基於上述,它們理所當然會於近年來主力專攻於「機械錶」的市場領域,而在今年也作了令人拍案叫絕的好錶;今年它們的琺瑯彩繪錶更是精彩~除了運用琺瑯外它們還加入了「珍貴的木雕」 所以當它們結合一起與琺瑯顏色合而為一,天啊!我看錶買來應該是不會戴在手上了(而是放保險箱吧…) ;我很喜歡但卻是距離最遙遠的目標,算了,或許它們的Rotonde De Cartier(晝夜腕錶)會比較適合我,在這圓形的錶殼裡看時間又是一種樂趣(因為面盤中的轉盤上半圓是以太陽、月亮來指示時的觀念,面盤的外圍上半圓當然也就和太陽、月亮來做為指示的依據;而下半圓的功能是甚麼~~當然是的指示它是藉由一跟分針只負責下半圓的指示,所以也就是說它也是逆跳分針指示~~)所以樂趣在「平凡」中就會發現~~你認為如何?


 



 


而今年新的「La Dona de Cartier」系列,又讓人感到珠寶錶款設計的平衡感,向來擅長打造動物珠寶的卡地亞,今年就選定鱷魚為新系列的主角,其靈感來自60年代墨西哥專演的女星Maria Felix,當年她委託卡地亞依打造鱷魚項鍊,但如今卻成為該牌最重要的靈感系列La Dona de Cartier(語意為:卡地亞的女人),這一款梯形Cartier錶面、鱷魚鱗片狀的拋光18k金錶殼及鍊帶,閃耀著豪華的貴氣美感,我想又將要帶領時尚貴婦強購的旋風了!


 



 


 


四、你覺得如何


 


說了許多自己的觀點,還是會流於自吹自捧的內容,不過可以發現的是~我是以一位愛錶成癡的起點來說,希望朋友們多多的體諒,說的多卻又不夠精進,還是希望未來多把玩一些錶才是真的(不過重點是:賺錢的速度永遠和消費是背道而馳的!);根據圈內媒體朋友告訴我的一份資料顯示,依據巴塞爾出口當局統計,瑞士2005年出口鐘錶金額達12323.8百萬(millions),亞洲市場為最大出口地區,占42.9%,再者是歐洲、美洲。若以國別區分,美國市場還是最大,占17.4%再者依序是:香港14.3%、日本9.3%、義大利6.8%、法國5.4%與其他地區46.7%。由美國鐘錶市場年報根據約七千家左右錶店所做市場調查的結果顯示,高價錶卻明顯成長許多,而中低價位腕錶去年持續下滑,尤其是5千美元以上的錶款銷售金額高達1.7billion美元。


 


 



 


 


 


許多人對於在台灣地區高價錶消費方面都有著高度的好奇,這幾年黃K金和玫瑰金錶款在男性、女性都有著大幅度的成長,都會男女都愛的是鑲鑽款式,當然消費者在選購時大部分會以有歷史的品牌為優先考量,並不會在意價格的高低;而台灣消費者對機械錶複雜功能的專業認知度高,對於這些具有話題性的錶當然也保持高度興趣,比起歐美地區消費者可能更具深入的認知,而對於限量錶款的瘋狂,據我知道只要是限量款,就會讓許多鐘錶玩家佔為己有的購買衝動,因為在玩家心中錶的價值已不是價格來衡量的,而是一種典藏頂級藝術藏品的夢想與氣質水準的提昇了。 


 


相較於2005年開始所掀起的陀飛輪風潮運動外,今年許多錶廠也也相繼推出實用價值性更高的錶款,甚至於複雜工藝性高的錶款,這突顯出錶廠的技術及用心,不論如何都要強調手工製錶的重要性,但是在現今的製錶的潮流裡手工製錶,也確實展現出人性的悸動及藝術的原創性,進而激出絢爛的火花,雖然市場景氣低迷,瑞士中低價位錶款成績持續下滑,但是高價頂級錶卻勇奪冠軍,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就是「話題性」才是最大賣點,至於買來實用與否,相信不是最重要的條件了;雖然還有太多太多的感觸可以分享~~誰知真的忙,連坐下來回想昨日所發生之事~都覺得浪費時間;我想好啦~總之隨時記錄下來,如果真有機會更期待和來自不同地方的朋友一起分享「癡」者的述論!!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S Basel Watch Fair & SIHH錶展回顧(三)


 


許多的朋友告訴我,想再一次的看過去為香港精品雜誌所寫的這一篇文章,雖然都不是最新的消息了,但可以從中發現到過去2006年品牌的新概念,促成現今2009年的各品牌的錶款新方向;希望每一位錶友可以將你所見的錶款或想法告訴我,找個時間點我必將每一個朋友的意見及看法呈現於文章中,朋友們,Are you Ready…Go!!!


 


 


 


A.LANG&SOHNE

 


 


誠如朗格A.Lange&SohneThe Richard Lange天文台紀念錶,以簡潔的面盤搭配著專用的「德國銀」機芯(朗格自家設計製造,一見就可發現十足的朗格精神),為了紀念Richard Lange偉大的技術(他是第一位研發出在將鈹合金加入鎳及鋼做出更具彈性的游絲)所以啦,就是說明此錶款是以「精準度」為主的一款錶,無需多加入其他功能就很迷人了。今年的朗格錶果然製造出複雜的萬年曆計時碼錶在許多高級瑞士錶而言這樣的功能或許稱不上超複雜不過就德國錶而言,我所說的是:它的精神是簡單卻又做工繁雜;因為光是功能設計及材質運用方面,是許多瑞士錶過去以來不曾正視過的,也因如此每當它們最簡單的小三針腕錶出現在眾多錶迷的聚會,都會引起大家深入的討論。


 


 



 


 


它們機芯所使用的材質均為:德國銀(鎳銀合金)其打磨後的光澤,有一股迷人的味道和一般機芯所運用鍍鈀及銠金屬的質感有所差異(不過雖然特殊,曾經有朋友的錶保養洗油後發現機芯有些許小刮傷,研究後的定論我想大概是鎳銀本身材質的問題吧)


 


 



 


 


從「簡約中創造出豪華的質感」是我對於朗格The Richard Lange天文台錶的感覺,過去曾是不可缺少的導航輔助工具以及用於科學研究的精密儀器,這枚雅緻的大三針腕錶,採用較大尺寸傳統的設計,精於計算高度精確的時間,是錶廠對於理查朗格 (1845 -1932) 致敬之作;我在錶展所見的「天文台懷錶」,機芯直徑為57毫米,是朗格精密時計發展登峰造極之作(這才是珍貴的收藏啊)


 




根據原廠資料說明它在19171937年間,朗格只製造了15枚這些懷錶,全被售予著名機構,例如Time Measurement的柏林學會、Clausthal-Zellerfeld Mining Academy的物理學院和位於腓德烈斯哈芬的Zeppelin Yards。說明了它的價值,所以我說朗格設計師是認真講究,追求創製出一枚符合最高要求的時計,一點也不為過!


 


 


Parmigiani - Fleurier


 


我首先要說明一下關於它們品牌的由來始末:在七十年代末期,瑞士鐘錶業面臨蕭條之際(因為石英電子錶的誕生),帕瑪 強尼 先生在瑞士的Fleurier小鎮成立了個人工作室,專門修復古董鐘錶藝術品、設計機芯結構及為其他鐘錶品牌代工製造腕錶(目前還有許多人大多不知道)。許多博物館及私人收藏家都將他們珍貴的收藏古董鐘錶請他修復。而帕瑪 強尼 先生長期為山度士家族(Sandoz)進行珍藏的名貴鐘錶修復,始得山度士家族基金會進而向帕瑪 強尼 先生提供以自有品牌生產鐘錶的資金及機會,並資助他打造創立帕瑪強尼(Parmigiani Fleurier)成為一個真正的高級鐘錶品牌。根據廠方提供的資料所知1999年開始該廠每年約只生產1000只腕錶,但截至2006年為止每年約生產4000只腕錶。(代表著高級品牌的成長與市場的認同)


 


 




 


我記得在2004年他創造了Bugatti Type 370腕錶(我們台灣就賣了二只一只是圈內朋友購得),當然是全球首創横斷式機械機芯結構(類似過去鐘與錶結構的整合),此乃鐘錶史上前所未見的發明與創意。


 


 




 


 


2006年該品牌的KALPA Tonda 系列以獨樹一格的弧線錶耳設計及新穎的圓型外觀是錶迷公認帕瑪強尼的風格特徵,今年PF 331機芯的嶄新鏤空版本,將命為PF 338機芯,每款限量推出三十只全系列一律將以18k金為材質。作品分為兩種尺寸(Ø 39毫米 Ø 42毫米)而消費者可以從面盤表層輪廓款式( 39毫米款式)或從鏤空處讀取日期式款式( 42毫米款式)來加以辨別!


 


 





 


為了紀念帕瑪 強尼 先生製錶三十週年所推出的Kalpa XL Hebdomadaire Squelette八天儲鏈鏤空腕錶,該錶採用PF 110手上鏈鏤空機芯,動力儲存長達8天(192小時),是第一個完全在Fleurier錶廠中研發而成的機芯(自製率完全的提昇),這項鏤空機芯機械的結構讓消費者可以細心欣賞齒輪複雜的運轉結構;而所有鏤空機芯機件全部為18K金打造而成,錶殼為純度950的鈀金打造,由於鈀金的製造相當困難(打磨),直到2005年前才由帕瑪強尼首次研製而成(珍貴性不輸給鉑金),並限量只推出30只。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S Basel Watch Fair & SIHH錶展回顧(二)


 


許多的朋友告訴我,想再一次的看過去為香港精品雜誌所寫的這一篇文章,雖然都不是最新的消息了,但可以從中發現到過去2006年品牌的新概念,促成現今2009年的各品牌的錶款新方向;希望每一位錶友可以將你所見的錶款或想法告訴我,找個時間點我必將每一個朋友的意見及看法呈現於文章中,朋友們,Are you Ready…Go!!!





 


2006’S Basel Watch Fair & SIHH錶展回顧(二)


 




Juvenia


 




 

隨著漂流的靈魂四處游走,總感到目前的大錶廠(或二線品牌)它們都以「複雜錶款」來揭開每一年嘉年華盛會,我想過去那些鐘錶品牌所製作「小品」的基本教義(工藝)錶款愈來愈少見,即使有它的消息卻少之又少(因為話題性不足,媒體也無趣);人在在Basel Watch Fair感覺是奇妙的,因為總是可以發現心理基本的「慾望」而開心許久,就如鐘錶界過去大家都知道的品牌JUVENIA尊皇錶,今年它們推出了一款手工金雕錶Shaduli – Mère des Tigres ;顧名思義它的主題就是:老虎;為什麼我說它是我心中的「慾望」,因為它是以古老的印度神話為內涵再加以手工金雕大師Kurt Schaffo的作品(也可說是藝術品),除了看到令人嘆為觀止的錶殼及機芯金雕外,想不到它竟然是手錶也是懷錶~很開心還有廠商願意花大成本,只為製作全球只有一只的錶款(如前述它非其他錶廠目前的潮流);我想生活愈是複雜,對於「簡單」的作品卻越會讓你傾心不已。


 


 


 


 


這些年來尊皇錶做出讓許多的錶迷驚奇的作品,許多的朋友問我尊皇錶這幾年是否才開始「用心」製作錶款,其實大家都不知道尊皇錶從1920年開始就從事所謂的「Art Deco」裝飾藝術為錶款做出與眾不同的設計給當時「富貴人家」,過去幾年中我看過了它們所推出的一個系列:收藏家系列;老實說我也被這些作品給吸引過如:2004年推出的Coin Watch(20美元古董金幣錶,可當錶戴又可「取下」當金幣收藏把玩,在其他品牌還近年來未見過如此做法)2005推出了Dragon Watch對錶(它們是以龍為主題金雕錶殼內外加上琺瑯填充的藝術及鏤空的k金機芯)感嘆~我一直沒機會拿在手上端倪,聽說早入收藏家寶庫裡了



 


三、S.I.H.H


 


望著白色的阿爾卑斯山脈,一轉眼我已經站在日內瓦-SIHH會場前了,內心充滿著激昂;回想前幾日的我還在飛機上畏縮著身體,今日的我真正的可以大步的向前邁進,好開心啊,是心靈全數解放的時候了!


猶言在耳,還記得去年的此時情景,一年過去了~我依舊在期盼下年度的到來;嚴密的保安措施使得我進出會場都覺得好像坐了好幾回的飛機,進入一個眼簾下的新世界;我好吃也好喝,當大伙急著到各品牌去寒暄採訪,我卻直行吧台請麻煩給我來杯上好的香檳吧。


 



或許亞洲的經濟起飛了,今年中國錶店的採購代表較往年多了許多,這是可喜的現象,可是過去在SIHH扮演著極為重要的台灣採購代表,今年卻明顯的減少了許多,過去以往熟悉的錶店朋友今年都沒有到來,或是來者卻又是來去匆匆,由不得聯想出發前朋友曾談起近年來錶店的生意!


 


今年初普遍聽朋友說錶店的生意掉了五成左右~~我一直都半信半疑,因為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據,假設一家店對於未來的投置都會集中在這五成裡,那麼從Basel Watch FairSIHH錶展的人確實會因此減少許多(單就以台灣區買主)我不能斷言是否,但是卻又憂心重重,在台灣各角落的同業朋友啊!


 


或許每次只是短暫的的停留在SIHH,所以今年我想好好的看看各品牌如何展現它們的企圖心,比起Basel Watch Fair錶展它的確有著一股迷人的魅力,簡單的說好了Basel Watch Fair好比是世界鐘錶博覽會,而SIHH就好比是華麗氣派的Night Party;說誰好,這是都對誰不公平的,因為在Basel Watch Fair可能只找到小品的獨立製錶,然而也可能隨時發現其他大品牌的年度大錶的驚喜;在SIHH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個品牌雍容華貴的打扮就衝著為你而來;所以說誰好,一直到現在沒有一個定論!看來今年的會場氣勢又和以往不同,因為今年有許多高級品牌它們都將所有的新品讓你可以看的到,所以那一種感覺才是真實的。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6’S Basel Watch Fair & SIHH錶展回顧(一)


 


許多的朋友告訴我,想再一次的看過去為香港精品雜誌社所寫的這一篇文章,雖然都不是最新的消息了,但可以從中發現到過去2006年品牌的新概念,促成現今2009年的各品牌的錶款新方向;希望每一位錶友可以將你所見的錶款或想法告訴我,找個時間點我必將每一個朋友的意見及看法呈現於文章中,朋友們 :


 


Are you Ready…Go!!!


 



 


一、2006年我與時間的約會


 


每年春天的末期,就宛如,期待花朵綻放最後花開的心情來迎接錶展的到來,我總是像個孩子一樣希望能夠強先一步看到錶或拿到錶,來滿足我這欲求不滿的內心;瑞士的春天有著舒爽的氣息,即使它的天候不好(變化起伏),當我每次站在蘇黎世機場看著人來人往繁忙的人群,我想~我和他們一樣渴望何時才能放下手邊工作,以咨意的心情來瀏覽這遍土地的芬芳。


 


頂著暖暖的陽光,身上吹著依然是冷冽的寒風,這就是我的約會地:瑞士 巴塞爾Basel Watch Fair;一年一度的時間競賽彷彿昨日已過,今日又重遊故地。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的看熱鬧」每年我都在期待不管是鐘錶機械結構或是集美學藝術創作的驚人之作,不過經過這麼多年,我明知道有許多的夢想是不可能會實現,不過還是一直的期盼留名千古之作,總之今年會如何,總得要進去看了才會知道啊


 


 


臨行前許多的朋友一一的要求我,一定要把今年最精彩的品牌和作品回來告訴他們,好讓他們知道要如何的花錢才不會受氣;此時,我只有一種感覺:看你如何看待你的最愛的錶款了;許多人從雜誌中知道了各品牌今年的產品風向球,但是不管如何,市場總會有兩極化的反應,我們換一角度想:錶廠它們一定是認真的(因為它們知道總不能老是給飯吃,偶爾也必須換換料理吧),這樣消費者或銷售上才會有更多元的進化;近年來可以發現許多沒有實力的品牌,錶款宣傳的手法(行銷及廣告)已經大於實際錶款的產品內函意義,但這是不可否認的,因為高級鐘錶市場真的已經成熟白熱化了,已不是過去品牌要求錶廠只要乖乖的每年交出「新品」就可以交待過去了,而是品牌的傳承文化和鐘錶產品,必須要緊密結合在一起,好讓消費者承認品牌的價值!


 


 


「高級鐘錶」在現今社會經營結構已被劃分為生活中必要的「奢侈品」了,它象徵了許多的層次意涵,因為鐘錶產品和其他的生活消費品是不同的,它是一種你、我每日生活內涵所累積下來的「態度」;過去從歐洲到近期的亞洲市場,均已說明了它存在的一切價值,同時也是以一種更深入精緻的生活的態度來看待它、擁有它,更進一步豐富的文化氣質就在你、我、他的手上可見!


 


 


 


二、聽我說吧


 


人真的是奇妙的「動物」,是的,人的感觀也特殊,因為人有「情感」;不管在Basel Watch Fair或是在SIHH的錶展裡,看到了各式各樣的產品及品牌,它們是一種人文精神的匯集,暫時不管你同不同意,因為也唯有「情感」才得以激發「熱情」進而「喜愛」,也才有今日所見的一切!


 


 



 


 


Basel Watch Fair展場裡看到了寶璣BREGUET 2006年的大作「Double Tourbillon」煞時我有些出神,因為光是錶面上的「雙陀飛輪」運轉,透過眼睛也好像也跟著運行;在錶背的極為細膩金雕修飾,我已進入了九重天外天啦像是錶款主題上的隕石飛躍過一般;或許有人說小弟的形容已經進入了「冥想的境界」了,不過這是一種非常好的視覺享受,你曾有過嗎?


 


 



 


Breguet


過去多年來寶璣憑藉嶄新發明與專利設計,創造許多扣人心弦的腕錶,進而推動鐘錶業開拓嶄新方向(真的~今年的矽元件擒縱系統就是~~)。寶璣腕錶的做工相當的考究,薈萃完美設計與複雜技術,充份印證寶璣在高級鐘錶業界的翹楚地位(寶璣大師),我觀察在過去數年,寶璣投放大量資源和時間在發展工作上,除了研創新產品之餘也提升廠房設施;這幾年分別斥資翻新廠房、擴建現有設施和取得更權威的專業資格及提升寶璣產品的質素是大家有目共賭的!


 


Classique Ref. 51975177腕錶,配備由矽製成的擺輪游絲、擒縱杆及擒縱輪,結合尖端科技與精確報時功能。以精密的人手車床刻花寶璣錶面及錢幣式錶環坑紋,機芯在Vallée de Joux寶璣廠內自行設計和製造,採用Cal.591.A超薄雙發條盒自動機芯,是第一款採用全套矽元件的機芯。這項影響過去四百年來的突破性技術,讓腕錶靈魂所在的擺輪游絲、擒縱杆及擒縱輪功能更勝一籌(耐久度也是)。矽的優點:關於腕錶內的擒縱杆和擒縱輪由矽製成,可減少兩者的慣性磨擦而減少精準度,當然最大的特色是毋須點潤滑油亦可妥善運作。此外,矽不會受磁場影響(它非金屬類),可確保腕錶可發揮最可靠的報時功能。如果將它大量產標準化,將會直接影響SWATCH GROUP旗下所有產品。


 


※按編:2008年開始已經由一般的大三針自動錶款開始使用該套矽元件的機芯。


 



 


此次最令人大眼界的是: Ref.5347Double Tourbillon」因為錶面的雙陀飛輪運轉(分別扮演時針的角色),透過我眼看到了錶背的金雕修飾猶如是九大行星的一顆小流星如隕石飛過一般星空一般;其實錶背的金雕誠屬難得嘉作也;而另一產品Ref.7037Tradition在去年推出Ref.7027Tradition時已經勾起許多錶迷的熱愛,原因無它:把過去寶璣的經典重現於大家眼前(懷錶時期),而2006年所推出的Ref.7037Tradition是自動錶,我又在該產品背面找到時光流逝而得以保留的結構,尤其是該自動盤上的處理紋路,請大家有機會要仔細的看!


 


針對於今年所見,相信明年它們會有更大的動作(新產品),創新之餘但是也考量到未來的高級鐘錶市場及產品力道,果然有大廠的引領風範!


 



 


還有一個作品就是:貴朵CREDOR,大家明白它是一個來自日本大廠SEIKO所自創的另一個高級品牌,不過它們這個品牌可是不簡單啊,光是今年所見到的作品「sonnerie」小自鳴錶就讓人有著一股新的情景,因為它的聲音,真的很特殊和一般我常聽的問錶鳴擊的聲音有著很大的區別(最特別處是:它不是機械錶它是機械電子錶Spring Drive);試玩中我聽到了猶如深山「寺廟」的敲擊大缽聲,很奇怪的聽覺饗宴吧,該如何形容嘞,應該說是以你平常去寺廟拜拜會遠遠聽到的你感覺到了嗎?或許就像日本人說的「禪」的高深意境吧!我常常用想像的影像來訴說,你們也可以到錶店試一試,因為那是一種體驗(聽說台灣到貨可能只會有二只),好比想著美食肚子就會餓,那一種感覺!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勞力士狂熱(二)


 



 



Mr. Evan Zimmermann 他預計自己所收藏的勞力士古董運動錶的價值每年以15%的速度在增長,他說:過去幾年裡,這一特殊手錶類別的價格已經大幅提升。但是,某些手錶增值更快;他的一些手錶的價格在不到一年時間裡已經增至之前的3倍。美國最大手錶經銷商 Robert Maron Inc. 總裁 Mr.Robert Maron 表示:


沒有其他手錶品牌經歷過勞力士古董錶一直在經歷的這種市場熱絡的現象,讓勞力士的後續價值則一直在大幅增長。


 



ROLEX GMT-MASTER(借圖)


 


Mr.Robert Maron他指出,一只5年前售價為3,500美元的勞力士Ref,6542(GMT-MASTER)如今已經拍賣到65,000美元(最高價時),比當時購買的價格增長了18.5倍。Mr.Robert Maron 補充說,其它具收藏價值的品牌,如愛彼 (Audemars Piguet) 和朗格 (Lange),也擁有一些已經產生了巨大投資回報的經典款式,但他表示那樣的款式數量上極其稀少(不符合投資的概念)。而勞力士則有數百款手錶數量及價格上實現了並有可能繼續實現大幅增長。


 



ROLEX DAYTONA(借圖)


 


當然,鐘錶收藏者們也要當心做出無價值的投資。Zimmermann 解釋說:保持原狀是很重要的。如果手錶的表面、表針或表殼經過任何改動,即便是磨光,那麽它的收藏價值都會銳減。他曾通過網路E-BAY購買的一只手表,但因為當時照片不清楚,收到錶時才發現錶面被重新翻寫過(Re-Dial)這對古董表而言是一個重大的瑕疵,將會導致手錶的價值減半。


 



ROLEX SUBMARINER(借圖)


 


收藏品的價格如此高昂,那麽財富相對有限的收藏者們如何繼續增加他們的收藏品呢?Zimmermann 解釋說,收藏者們通常會以自己擁有的收藏錶不斷更換昇級購得自己心中想要的夢幻錶款;這些特殊、罕見的手表一旦在市面上有售,我就會試圖去購買。但我另外還有一份清單,上面羅列的是在更好、更稀罕的手錶出現時我願意賣掉和拿出去交換的錶!


 



ROLEX Ref,5517 Very Rare...(借圖)


 


很多的朋友問我,勞力士古董運動錶價格會不會跌落下來,說真的我認為會的但是不會太多,因為時至今日該品牌錶款已經變為許多收藏家的一項投資項目了,更何況,過去的古董錶只有越來越少(品項好的更少),所以我不認為它會價格大大的崩塌下來,還有,錶迷是越來越多(市場資訊流通)有增無減,所以價格上只有因景氣上變化的些許波動修正罷了,但過去有些炒作過頭的錶款則是會慢慢的回歸到平衡價格點;


你決定好了嗎?想變為勞迷的一份子了嗎....?


 


 


ROLEX - BREVET (借圖)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勞力士狂熱(一)


 



 


ROLEX Ref,5513 , Gilt Dial - "SERPICO Y LAINO"....Very Rare....


 



在這幾年的勞力士熱潮中,由於資訊的發達,相信有許多的錶迷對於自己心儀的錶款漸漸開始有一層初步的了解,在過去那把玩手錶的渾沌時代裡,許多的資訊是必須要靠自己逐一比對摸索記錄的,起碼過去的我便是如此,加上買過許多老錶的學習經驗。


 



 


ROLEX Ref,5513(借圖)


 


我一直從1994年開始觀察勞力士古董運動錶的趨勢,因為自己本身便為標準的勞氏運動錶迷,它那經典的錶款設計,雖然以現今的腕錶概念來說,它是沒有什麼創意的,但是起碼它帶動了瑞士運動錶款的製錶概念延伸,大多錶廠的設計及技術規格都受它們的影響;那個時候的我對於這樣的錶,只有覺得堅固、耐用並沒有去想過在現今的階段它們會如此讓錶迷玩家「狂熱」;就拿ROLEX Ref,5513最入門的潛水錶來說好了,在1998年那時我買的價格約台幣35,000元左右,可是你們知道嗎?


 



 


ROLEX Ref,5513 Full Set !! 完整配件組(借圖)


 


今年初一群朋友從美國古董錶展回來後告訴我目前最新的交易行情,我仔細核對所有過去自己登記的Sales Invoice List,才感覺它的爬升速度真的很嚇人,時值今日它已經超過五千五百美元了(約台幣十六萬元以上…),天啊現今的購買價格已經是過去我購買五倍的價格了!


 


我只覺得自己不是一個閒錢多金之士,如果早知道我就發財了說呵。


(台灣人常說千金難買早知道嘛!)


 


 



 


ROLEX Ref,5513使用說明及配件(借圖)


 



那天突然看到一個報導分析,說到紐約的 Antiquorum(安帝古倫)的董事總經理Mr. Evan Zimmermann他的購錶經驗分享我覺得,確實是真的錯不了,因為我經歷過這一個過程看到了他的買錶經驗也看到了自己;他提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只勞力士手錶是在八年前在一次拍賣會上買到的。他付了1,500美元購買了那只1954年版的勞力士 Submariner這只手表極具收藏價值,因為面盤上的印的“Submariner”標記為「紅色」字樣(我覺得應該是Ref,5510)。因為在那之後所生產的勞力士手表上標記全部都是白色的Submariner,這就使得那些具有紅色標記的勞力士成為市場上的稀有品。如果他現在將之拍賣的話,那麽他預計價格將達到15,000美元。如今,他將花費的價錢要必須高得許多才能夠買到。他最近購買的收藏品是一只雙行紅字海使(Double Red Sea Dweller) Ref,1665,這只手錶是在邁阿密的古董鐘錶展上購買到的,價格為20,000美元。



 


 



 



追求藏錶的樂趣,只是讓他生活興奮的一小部分;他曾個人搭乘飛機到日本,為的就是在機場和人相約看一只手錶,看完隨後便乘坐下一班飛機回紐約。我的想法是認為鐘錶收藏家與稀有硬幣等收藏家不同,因為Mr. Evan Zimmermann 實際上每天都可以將他的收藏品戴在手上。以運氣來説,如果剛好他買對了錶款,那麽業餘閒暇時的愛好就會變成為了一項明智的投資。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 23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