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錶的異想世界二、



 



 



                                



 


Ted
Tsai





關於瑞士的製錶概念,相信許多朋友們都有一些初步的認知了,過去往往很多時候,當我們在欣賞一只美麗的新錶款,都會認為它們除了賞心悅目外,其次我們會去注意到它們的售價,也會去評斷它們是否值得購買?當然,品牌到目前為止還是消費者的第一購買選項,這個觀點是對的,所謂:投其所好也!如果消費者對於自己喜歡的品牌推出的產品,一定會有其加分效應,才會再去考慮其功能及價格性;不過,時至今日的瑞士鐘錶品牌除了過去存在的老品牌外,現在每一年正式註冊登記的新品牌就不下數十個,有些新品牌是很積極的推廣,但是有一些則是隱身在後慢慢的去做自己想做的產品,這些也包括一些AHCI獨立製錶師的品牌,除此還有的新品牌創辦人兼製錶師,則是來自於各大頂級品牌幕後的開發技術人員或品牌行銷者,因為它們知道瑞士鐘錶藝術,有許多的可能及無限性!





 



 


 





「機芯」從過去一直以來,讓錶廠覺得它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點,可是在瑞士過去的製錶傳統中,自己來開發新機芯就是一個很理所當然的一件事,不過當時代背景的不同,那一切可能意義也都變的不一樣了;現在很多人可能都知道ETA SA.(Movement)這一個機芯工廠所推出的各種機芯,有人認為從高級到平價都有它的蹤影可見,所以也認為它們不是好的機芯產品,但是這一切要從使用基礎機芯的權利者他們,對於品牌所要著墨的方向及力量來看了;說穿了,有些經營者會讓人覺得不夠用心只為營利,但是有些經營者就會讓人覺得很耗費心思的去重新架構這一組普通的機芯,讓它變的更不同,雖然過程成本更高也很辛苦,但是會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例如獨立製錶師自己所經營的品牌Kees
Engelbarts
Thomas Prescher Haute Horlogerieu 也都有使用ETA SA.的基礎產品,但他們都有做出其用心之處,來吸引特殊買家來訂購。


 


 






 


現今的瑞士新機芯廠例如:TECHNOTIME SA.SELLITA SA.也因過去受到ETA
SA.
給予瑞士傳統鐘錶製造業的恐慌,環境使得新的基礎機芯廠因應而出,它們推出新的機芯有很多結構也是同樣來自於「機芯改裝結構大廠Dubois Dépraz SA.」,對於此我是樂見其成的,因為對消費者而言只有更好;這邊必須要說明的是,瑞士製錶的成本多寡同樣的也是屬於「使用者付費」的觀念來看,在鐘錶產品的開發不管是結構上或是機芯上的修飾,都會使得成本的增加,當然這是屬於消費者必須要去了解到的,雖然都為使用同為ETA的機芯,但由於加工修改及裝飾的不同,當然成本結果也有所不同,這就會影響到末端的銷售定價計算了。


 


 



 





假設可能因為一組ETA機芯上發包給三位著名的製錶師來完成,他們會就工序來完成這組機芯,分別負責機械結構夾層的開發、金雕裝飾、鑽石鑲嵌設計,但是就會產生三個多餘的成本(以基礎機芯價值來計算),這就是差異性不管是你只想要其中的一樣功能也好,這些都會納入成本計算考量,但是如果是由通用改裝廠Dubois Dépraz SA.來完成的機芯,當然成本也會下降許多,但若是由瑞士著名的大師來完成它們Armin StromChristophe
Claret
Jean-Marc
Wiederrecht…
,相反的成本是很難以去估計的,有時還得看大師們的時間配合與否以及產品的屬性?不是花錢想合作就可以合作的喔!





 



 


 



 


 


當然,還有一種就是由改裝工作室來完成所有的機芯設計開發,這是目前瑞士高級鐘錶的新趨勢,由於過去傳統的衛星合作模式比較浪費開發的時間及預算,後來出現的這一種「整合性」及「完成度高」的工作小組就變得受到品牌商的青睞,因為這也是時代的進步,使得電腦及CNC加工機械更為針對個製化來設定,所以它們可以做到更精密更快速的完成一個設計產品,但是否就是瑞士鐘錶傳統的未來唯一出路?下一回我會再次分析說明與大家分享!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鐘錶的異想世界 一、



 


Ted Tsai




很多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一個熱愛鐘錶藝術的人,不管是過去的古董錶或是現今瑞士最新的鐘錶產品;過去我常常的將自己所見所聞和每一個朋友分享;這一陣子很多的業內或是媒體公關朋友都在問我一個問題(這應該說是這些年來)你認為接下來瑞士這一個製錶大國,他們將會做那一種產品?或是新的材質運用?


 


 



 





其實,自從2005年開始,我和過去的工作小組就已經開始下修鐘錶產品的單價及相關的成本;仔細觀察整體銷售市場後,我發現在一般的錶款上除了將平均售價向下調外,在頂級的錶款產品,更是比起過去花上更多的預算來做為準備,何也?只因為消費端的環境已經開始在轉變了,只不過在那個時候許多人還沉溺於景氣的榮景中,還未了解到市場已經開始悄悄的在改變。






 


在那一年瑞士的各個品牌,大家都不約而同的推出「陀飛輪」,雖然累積了很多年的風潮,不過我覺得那一年到處好像都看得到的一種特殊景致;如果仔細的觀察產品,會碰到許多的「兄弟」機芯,有一些用心的品牌會再自己修改為自己的特色產品,但是比較差的就直接放上去錶殼內了,所以導致了這樣的景致產生;也因為如此,我並不希望將陀飛輪放入自家開發的新產品中,我更是希望做出過去瑞士傳統的製錶純工藝,將它們發揚光大,如琺瑯、彩繪、金雕、計時碼錶、問錶、萬年曆、裝置藝術、、、ect,都會是我想去思考的一種新產品開發模式。但是有很多的困難要面對,光是一般的錶款要在一年內完成計劃、發工生產,都會讓人很頭痛,有些特殊產品的想法計劃及工作流程也因此可能需要花上更多倍的時間,或許必須要在三年後才得以在Basel Watch Fair看到啊!所以,非常感謝過去幫助我的工作團隊同事們,我是一個小螺絲釘,沒有你們如起子般的互動幫助,很多想法我們是無法成行的,在此向你們獻上十二萬分的感謝!






 


其實,Yellow Gold是一種很好運用的材質,也深受世界各國的消費者喜愛,因為它如同黃金一般的色澤,更能夠創造出那一種高貴的質感,我的觀察裡中東及歐洲市場的消費者對於黃金色澤的接受度,比起美洲及亞洲市場要高一些,可能因時代潮流的轉變,現時玫瑰金Rose Gold變成主流的意識了,對於此我樂見其成,因為「鐘錶產品」不也是裝飾品的一種嗎?這是一種流行,也是一種感觀的變化。2007年後因為VC又開始代動了鉑金PT950的風潮,這一年開始許多錶廠對於此貴金屬更是頂級錶款材質上上之選,同時間過去很多人不以為然鈀金,在此時也成為了一種替代鉑金的白色貴金屬,它有很好的純度及密度,很適合拿來做為錶殼的一種貴金屬,過去此金屬運用在科技層次遠比鐘錶來的多。而許多人喜愛的鈦Ti也同時進化到第五級的層次,它變的更硬更耐磨損。有一些特殊的稀有金屬,採購取得相當的不容易,在加工上更是困難重重,所以那時初期看到Harry Winston使用鋯Zalium 來做為錶殼材質,真的為他們鼓掌,這也是它們自己品牌的專利配方金屬,這更為運用於航太科技的好材質。其後非金屬的材質如Ceramic陶瓷及Rubber橡膠,更是將瑞士鐘錶產業的傳統給顛覆了,它們創造了大流行,更容易使用、更低的成本,當然,它們一樣可以做出高貴的錶款給消費者!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典藏珍貴的Rolex OysterQuartz



Ted Tsai



 



 



在過去那競爭的年代,雖然可能是一個錯誤的市場產品設定:勞力士蠔式石英錶Rolex Oyster Quartz。當時甚至勞力士鐘錶公司承諾,將以壓倒性的「電子機械錶」來震撼瑞士錶壇。在50年代初期當時勞力士開始他們自己的研究從機械錶轉化為「電子錶」,並在1952年他們獲得的第一個專利為「機械式電子錶」的設計。事實上,根據英國Rolex收藏家詹姆斯.道林在他的著作的「最好的時間The Best Of Time」一書中,提到在1960年到1990年勞力士曾發出的50項結構專利中,有21種可以運用於「電子錶」上,算是很驚人的幕後研究;於70年代Rolex的曾發展出專利的液晶「數字LED」的運動錶;這樣一個機芯發展出的原型階段型號為:Ref, 7065(未對外公開銷售錶款)


 



ON HOLD NOW:


ROLEX OYSTERQUARTZ REF, 17000,CAL.5035,S/S,1978'S


勞力士第一個銷售的石英錶款型號為Ref, 5100 Quartz Date。 在1970年,這只腕錶所使用是著名的Beta 21石英機芯,所使用的其他公司一樣如:歐米茄OMEGA和英那格ENICAR 、、、。由於此錶是一般錶殼的設計並沒有勞力士公司自豪的蠔式錶殼設計,勞力士這款手錶全數只生產1000只後,便開始發展屬於自己的「高精密度石英機芯」和手錶設計, 最後終於成為「OysterQuartz」。在1977年,時間已經過了五年的設計、開發和測試,勞力士正式的公佈了他們的完全自製的石英機芯DATEJUST Cal.5035 & DAY-DATE Cal.5055Oysterquartz款式,並於1978年正式推出



 




當他們介紹以奇蹟般的技術融合完成Date Just Cal.5035 & Day-Date Cal.5055。機芯內設置為11個寶石軸承,利用當時最新的CMOS電路技術及32khz振盪器,模擬thermocompensation達成天文台COSC精準的運轉技術 。他們所完成比以往勞力士的機械運動錶更高的標準程序,毫不誇張地說,即使到了今日,還是沒有任何錶廠所生產石英的機芯可以跟OysterQuartz比較,若是單以機芯外觀來說Cal.5055 & Cal.5035的零件配置及打磨,真的是「質純的美感」。

 


 



 


 



陸續25年來勞力士所生產的OysterQuartz DateJust系列如:Ref,17000不銹鋼(S/S)Ref,17013半金(S/YG)Ref,17014半金(S/WG)和所有全金的款式Ref,19018 (YG)Ref,19019(WG) 。特別型號的Oysterquartz也產生了鑲嵌鑽石的面盤及錶圈、錶鍊帶款,款式可說是一應俱全,滿足各類需求的買家。



SOLD OUT !!!


ROLEX OYSTERQUARTZ "DATEJUST" REF,17013,CAL.5035,YG/SS,1985'S



 


據估計,ROLEX在以往所生產的Oysterquartz錶款總數應該是少於25,000只的。從檢附的天文台COSC的天文台石英錶款Ref.17000最後只出現在2001年勞力士錶款目錄中,這意味著2001年所出現的錶款Ref.17000,應該是2000Oysterquartz最後實際所生產的。剩下來持續生產的Oysterquartz錶款只有Ref.17013 & Ref.17014(間金)Ref.19018 & Ref.19019 (全金)系列的錶款,還繼續在勞力士錶款目錄中;不過,我觀察直到2003年後,當這些過去所生產的錶款數量銷售完畢,2004年就不在錶款目錄上了,也代表著Oysterquartz不在繼續生產,走入歷史了。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古董手錶賞玩及藝術


Ted Tsai


 


很多時候,我常常自己會拿著一只手錶東看西看,從個各角度來觀察它們;每一個年代的古董手錶或是懷錶,都有著屬於它們的特色及造型,盡可能它們或許錶殼的設計都極為相似,不過當我將它們的底蓋打開後,又可以發現更多不同的小宇宙及未知的探索領域;每一個年代的手錶都會訴說著,它們所面臨未知市場的考驗;從世紀初的懷錶轉換手錶期,接著面臨著全球性經濟的大蕭條後,開始了機芯尺寸的競爭,到運用材質及工序技術的進步成熟的精()密度的要求,無一不展現出每一只手錶的生命力量,如果從此概念去觀察把玩古董錶,這就是所謂的:古董錶的賞玩及藝術。


 


 



 


 


 


曾經有許多的錶友會和我討論一些概念及經驗的交換,有一些看法我認為值得與大家一起分享,當然,很多的觀察角度是因人而異的,但是把玩手錶卻又是主觀的自我概念,沒有所謂的絕對,最重要的是:在同時你已經置身於此氛圍內了,你才會有個人的看法及價值觀認定。以下幾個論點分享,我提出一些個人的綜合意見的看法,如下列:


 


如何分辨古董錶年代的界線?


 


很多的錶友都會告訴我,只要有五十年就可以稱之為:古董錶 (Antiques Watches)。其實,這樣來看是不完全是的,為何?因為,瑞士的製錶如果真要追溯起來已經有四百多年了,姑且我們不談到遠古之前的作品,而五十年也不過是瑞士製錶的八分之一的年紀,所以,我們對於此只能說是:老錶 (Old Watches),這樣看來真的古董錶最起碼也得要有六十年以上可以勉強說的過去,最好的一個方式就是以二次戰前及戰後來分界是最快的一種方式。


 


 



 


 


 


每一只古董錶都可以拿來把玩或是配戴嗎?


 


這一個問題是很好的一個點,很多人都會認為,手錶已經有年紀了,最好是收藏起來,盡可能不要拿來使用!這是一種會讓你喪失很多樂趣及體驗的消極收藏法則,話說回來,如果您所找尋或是收藏的手錶品質夠好,你不需要為此感到疑慮,當然,使用者必須要清楚了解自己的藏品過去是什麼樣設定?不離其宗的概念還是,不要當它是現行新錶來「上山下海」訴說著此錶當年種種傳奇;如換仔細算過來,你的手錶它也可能已經是一只五十歲或是六十歲不等的年齡的手錶了;我所強調的是:在日常生活裡,或許是散步,也或是辦公室上班、家居休閒,你與藏品在一起的每一個時刻,去感受它的運轉、它的造型設計、甚至於搭配你的服飾,這會是一種心境的轉換。


 


 


 



 


 


 


自動上鍊及手上鍊的使用差異?


 


顧名思義「Automatic」就是藉由你的運動,使其設計的結構幫助你自動上鍊;而「Hand Winding」就是指藉由你的手來幫助其手錶發條上鍊;很多的錶友都會將其意義混淆,使用自動上鍊的手錶方式就是:拿起來輕搖幾下,確認其是否運轉後,再進行時間調整,大部份的手錶設計就鬆開錶冠最先拉出來的那一段,我們可能為其前後轉幾圈輔助上鍊(非一直用力的轉),拉至最後一段此時可以為手錶調整時間,完成後將錶冠確實推()入。而手上鍊的錶款,則是需要藉由你的手指來轉動錶冠為其進行上鍊,要注意的是,不要將它上鍊過緊,因為上鍊同時,你會感覺到它的緊實度,當發條快要滿檔時,那種感覺就是較為難以拖動,此時約為發條的九成半動力了(這時候是很多錶友上鍊過頭,將發條硬是拉扯斷掉),便將其錶冠拉出調整正確時間。


 


 


 



 


 



 


 


這是初步的一些問題討論的分享,當然日後我還會準備更多的項目提出分享;很多的錶友都是東看西學出自己的一套把玩方式,這是沒有問題的,只是要先了解自己的藏品是屬於什麼樣的錶,每一個人都有其主觀的賞玩認定,這也是一種趣味性,沒有所謂的法則可尋,最重要的是:「你已經感受到古董錶的魅力了嗎?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Y VINTAGE WATCH COLLECTION


 


Ted Tsai


 


 



 


 


喜歡古老的錶款,在不同的光影下很多時候都戴著它,注視著它在不同時候下所產生的質感;記得很多年以前的我,喜歡將買來的K金古勞擦拭著無比的光亮,因為總覺得那是一種亮麗美感的宣示,也或許是年齡增長後,我對於古勞金錶不在是過去那麼樣喜歡它的金亮感,後來我仔細的去思考這一個問題及心態,發現到一件事就是什麼時候的金錶就該是什麼面貌不應該由我強行的改變它的容貌,更應該讓它自然的樣貌來呈現才是最為真實的質感。


 


 



 


 


 


這一個論點,漸漸的進入我的購買藏錶經內,跟許多朋友也開始訴說這樣的論調,不管是金錶或是鋼錶都該如此保持既有的面貌;當然,很多時候不可強求,尤其當我從國外友人那邊看到各款藏錶,因為每一只古勞都是來自於不同的使用者,時空背景下都全然不一,有的人很惜錶,有的人很會用錶,最重要的是,許多時候國外的擁有人通常都不一定是懂錶的收藏家,對它們而言不過就只是戴上手的一只錶而已,可能老了就賣掉它罷了;當手錶一一的買到手後,有的錶經過完整的保養程序後,所呈現出來的就是:亮麗如新!但如果運氣好,遇到懂錶的維護師傅,他們都是已機芯內部保養為主,外觀若是不需要拋磨的就盡量不去做處理,讓錶款呈現出原始的風貌,這也就是強調「原始狀態」的一只錶。


 


 



 


 


 


過去的錶款,錶徑通常都不會太大,尤其是1930’S~ 1960’ S這三十年間的錶款都是如此,但是這樣並非是說沒有大口徑的錶款,過去所謂的「大錶」都是針對其銷售市場性及特殊環境性的客戶所量身發行為主,而在一般正常的生產線上,男性錶款的主流尺寸為:29mm~ 36m m女性錶款則為:15mm~ 26m m,或是現代的朋友們會認為:真的有夠小的啊!但卻可以突顯出過去製錶的工藝價值高啊,在那方寸間的微型機械工程藝術的呈現啊。


 


 



 


 


 


很多時候我常常得解釋過去的錶款何以珍貴?這歸納起來還是一個重點就是:過去的手錶是一種奢侈品,尤其知名品牌更甚昂貴及稀少。這更可延伸分析很多的道理出來,很多想買錶的朋友不知道,過去1930’S ~ 1960’ S PATEK PHILLIPPE一年平均生產多少只手錶產品?答案是大約100只左右!而拜現在CNC加工機械及電腦設計現代化後,它們的產能已經到達40,000只!這是在任何過去知名的品牌產能上都是如此,它們製錶也因人工需求多,所以不管產能或是成本上都不會是便宜的;故我才提到過去如果要買一只「好錶」,真的是不太容易的一件大事啊!


 


 


 



 


 


 


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時代的進步帶給人類是更為美好的生活環境及物質生活,不過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卻是無法改變過去時代所留下的珍貴資產,或許更明白的說就是沒有辦法再做出過去那樣的鐘錶及藝術品;也許現在的技術可以做出或複刻出一模一樣的外觀,若仔細的深入觀察了解後,就是少了一份「質與味」的呈現,朋友們你們了解我說的意思嗎?那就是經由更多人手所製造的「質感」與「味道」!!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ROLEX


VINTAGE


DAY-DATE


Ref.1807


Tiffany & Co.


對於金勞你喜歡過多少?


 



 



你曾認真的去看一只老勞力士的金錶嗎?我相信很多的人仔細看過後,都會說:這是很漂亮的一只錶!我曾經給許多不了解手錶的朋友看我手上的錶,他們對於老勞金錶的看法,通常是直覺很昂貴又有著美麗的感覺;當然,這是很多常人對於老勞金錶的認知及看法,若又是以那識途老馬來看這只金錶嘞?那種角度可又是大大的不同了,我想錶殼上的每一個曲線或是折角或是金色亮面與霧面的交錯,都會讓老勞錶迷討論上一整天的,我相信看此篇文章的你會認同這一個觀點的。



 





FOR SALE NOW:


ROLEX DAY-DATE REF.1807 Tiffany & Co. CAL.1556,18KYG,1975'S


With paper,booklet,Box...


$ ASK ...  



 


 


在過去,我曾經買過很多的金勞,不管是Date-Just,Day-date,Bubble Back,Cellini,每一只都有著屬於他們自己的經歷及生命力,盡管買到手時,每一只都可能是不一樣的面貌及外觀質感,但對我來說都是不同的深刻感受;每一只錶到手後,我一定得用硬毛刷及軟綿布非將他們擦拭乾淨,看看它們的身上的每一處細節處,因為金錶殼比起不鏽鋼更質軟,所以很多時候它們身上總會帶著過去主人所留下的傷痕。


 


 



 



ROLEX DAY-DATE REF.1803 CAL.1556,18KWG,1968'S


RARE WG CASE...


 


SOLD OUT...


 


 



 


 



 


要收藏這樣的錶,其實重點上只有要求原裝狀態上的完整,錶殼如果可以找到肥厚收藏狀態下,這可是令人更開心不已的一件事;原裝的老勞金錶帶,狀況好的那更是稀少,除非前任主人都閒少使用它,不然,若以正常使用金錶的頻率來看,錶帶鐵是像一條項鍊啊。它們的內在,我想應該不需要多做一些說明了,過去看過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我對於運轉上及外觀上的要求是必須要一致的,這才是平衡的一種做法,過去很多的錶友都為追求外觀而買錶,這不是一個很好的購買收藏模式,如果能夠二者平衡下來,不是會更美好嗎?


 


 


 





 




ROLEX DAY-DATE REF.1803 CAL.1556,18KYG,1966'S


VERY RARE...


  It's serial number and model case is the opposite position (that is, 12 o'clock and 6 o'clock position is reversed)


 


SOLD OUT...



 


我常常在夜裡,放空腦中的煩事拿著手錶在凝視,從每個不同角度去看它,鬆開錶冠為它前後上鍊,希望看到它那滑動的秒針,把那壓力及煩悶從腦中給它清空;我每天都在等待午夜交錯的時刻,看著日期瞬間消失替換,那清脆一聲一聲,告訴我剛剛期望的明天已經到來了,你必須要更努力充實的過這一天,很開心,此時應該會有很多的錶友和我一樣的心境吧!


 


 




 


 


拿出你手上的1803來對看看六點鐘位置是型號還是殼號吧?這就是極端少見的錯刻版本,當然此錶已經過勞力士驗證無誤...


 


 



ROLEX REF.18038


 




 



ROLEX DAY-DATE REF.18038 CAL.3035,18KYG,1986'S


WITH PAPER. 


SOLD OUT...



 



 



"最厚實的DAY-DATE,非常值得購買的款式"



 

TedTsai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



 


瑞士鐘錶的傳統與創新 二、


 


Ted Tsai.


 


 


現今的完全自製機芯是萬靈丹嗎?我想許多的愛錶人,都希望擁有一只自製機芯品牌錶款,不過就現今來看要有一只非通用機芯的手錶,勢必要花上一筆大預算的;但是,若你真的擁有一只這樣的手錶,我認為很多時候是冒險的;尤其這幾年許多瑞士品牌開始走向自製化,有一個品牌算是大刀一揮也同時也開發了許多組的機芯,你想這是不到三年的時間我看到的;可是問題也跟隨而來,記得當時許多的愛錶朋友,大伙都迫不及待擁有它,但好像不過三個月,就聽聞機芯走走停停或是動力不順,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但這不能全部都怪品牌,只能說潮流說來就來,一切都來的太快的速食環境。


 


 



 


 


我曾經在一場討論座談會告訴錶友們一種觀念,瑞士的通用機芯並非不好,只是過於普遍於各級品牌的產品中;當然,這是一分錢一分貨的事情,通常我告訴他們一枚成熟的機芯必須要花上許多的時間來修正,如果你了解這個道理,你也會釋懷許多的;有許多的朋友告訴我,瑞士近幾年的鐘錶產品發展已經是”OVER”過頭了,回神一想,倒有這一種感覺,當然我覺得這是非戰之罪;因為現在的消費者已經更了解自己要的是什麼了?更進一步的說,應該是個製化的時代興起吧。


 



 


 


 


過去多年或許不會有人知道或是了解到個製化產品的量產可能性,例如瑞士的獨立製錶品牌Cabestan,它就是一例,該品牌的主事及設計者:Jean-Francois Ruchonnet,將他最熱愛的賽車的驅動概念導入他自創的品牌產品中,誇張的造型以芝麻鍊來做為發條之間的力量傳遞,透過垂直式的陀飛輪展出衝滿個人特色的錶款,當然要擁有這樣的手錶,也非一般我們所能付出的代價。


 


 



 


 


 


我個人喜歡簡單的功能錶款,因為它簡單所以問題少,任何機械再如何精密都會有出現問題的時候,這也是我過去的經驗告訴我的;擁有一只ROLEX or OMEGA你所必須要付出的代價和它們的服務保養的價位是有一個比例的原則,相對來說,當你擁有一只P.P or V.C..ect.你所必須要承擔的比例,就會高出一般錶款許多預算;我告訴朋友說:必須要再這一個點之間取得你自己的平衡點,而非一眛的跟著別人跑,這樣才能夠更深了解入你所喜愛的手錶。


 


 


 



 


 


 


高單價的獨立製錶,也有屬於它自己的一套做為,之前曾收過一份高級鐘錶品牌新聞資料,它是頂級獨立製錶產品,但它們給予訂購他們手錶的客戶五年三回的健檢服務及保養免費,當手錶有問題將會由專人送交瑞士保養,還有它們自製的簡單三針錶款供應給客戶使用,直到手錶送交於客戶手中那一刻為止,這是一種很不可思議的做法,不管未來它是否成功與否,但我卻樂見其成,這就是所謂:消費者服務至上!頂尖品牌經營態度。


 


 


 



 


 



 



 



本文章同時連載於由城邦出版集團的愛錶家鐘錶專業網上:


http://www.iwatchome.net/critics_editorial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瑞士鐘錶的傳統與創新 一、


 


Ted Tsai


 


最近這一個陣子,我看了很多的古董錶,也看了許多品牌的新錶訊息;但不知為何?總覺得瑞士這一個製錶產業國家一直再改變,這可能是我看過的古董鐘錶不少吧;記得從2005年開始瑞士錶展的品牌陀飛輪風潮已至末期,真正持續做陀飛輪的品牌就屬那些具有實力的品牌,而過去趕搭風潮的那些品牌,不是沒有經營下去了,要不走向另一個風潮,那到底是什麼?


 


 



 


 


 


如果,朋友們有印象的話,我記得在2005’S此時HUBLOT新任的總裁Mr.Jean-Claude Biver算是第一位喊出FUSION(融合)為品牌新基因的品牌,為何我對於此印象深刻?多年前我曾跟一些朋友討論過,瑞士鐘錶一直發展下去,除了極度手工化及功能複雜化,但這不是人人可及的,這又代表什麼?


 


 



 


 


 


後來得到一個結論就是,如果一只好的手錶沒有辦法讓任何人可以取得輕鬆購買,那也只能說是一種「製錶藝術品」談不上一種「使用文化」;但是如果改變過去不曾使用的製錶方式,如外觀設計及材質運用?是否才是一個新的道路?這就是我對於HUBLOT新任的總裁Mr.Jean-Claude Biver所印象深刻印象,他提及FUSION(融合)這一個概念時,頓時我心中對於瑞士鐘錶發展,又有一個新的見解;盡管在當時瑞士有許多品牌的經營者,對於此是之嗤之以鼻的,但我知道的是,它卻引領了瑞士鐘錶品牌的二次進化革命至今;從很多人口中得知,對於此概念製品看法是好的(樂觀),只因我們過去並不知道,當許多當下不覺得高貴或是不知名的金屬、礦石在一起搭配match,竟然有那種特殊的質感產生。


 


 


 



 


 


 


從過去的鐘錶歷史,外觀所看到的金屬材質成品,不外乎就是不鏽鋼(過去更早還是鎳銀合金),要不就是包金或或成純K金來融合於產品裡,過去這時代說到的是「日常實用性」及「產品價值反映」,已經不若現時的許多品牌經營導向,強調的是「品牌形象價值」(行銷凌駕於產品之上),僅少數品牌還是依其過去傳統來製錶;我認同瑞士製錶的新文化,但我更在意產品製作的深度,就誠如前幾年瑞士鐘錶的「陀飛輪災難」,告訴我們如果沒有善用品牌基因及靈魂,不管是新品牌或既有的品牌,這將不會是長久的經營道路。


 


 



 


 


 


除了外觀所見到的改變外,這二、三年也看了幾個品牌積極的從內部去做材質修正;過去機芯夾板不外乎就是以銅鍍金、鎳銀為主,如更高級的品牌它們甚至還以22K18K14K來製造夾板,發展至今的機芯,已經是完全的進化了,除了以傳統的基本材質做為基礎外,因為電鍍科技的進步,可以運用的覆蓋材質更多,如釕、鈀這些高級稀有金屬也已經廣為許多品牌機芯來運用了;「德國銀」不是稀有金屬,也非高檔的材質,它和過去的「鎳銀合金」是相似的,只是金屬融合時所加入的比例不同罷了,品牌喜歡使用也只是品牌的「基因」文化始然,它們希望得到過去傳統那一種機芯色澤及情感,進而讓消費者了解品牌的「價值」


 



 


 


本文章同時連載於由城邦出版集團的愛錶家鐘錶專業網上:


http://www.iwatchome.net/critics_editorial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ROLEX


Oyster Perpetural


Day-Date


Ref.18038,Cal.3055,18KYG


With Paper...


1986's




 


老實說:我對於「金勞」有著魔般的喜愛,尤其是老的金勞錶;許多喜歡勞力士的錶友都跟我有著一樣的症狀,如果走在街上看到有人戴著那閃爍無比的金錶,一定會定眼斜視的看著那只錶,不管是新款的或是舊款的金勞錶,都會讓喜愛它的人有著無法言喻的一種情懷,我記得剛剛開始玩錶總是對一些長輩們手上的金勞很不以為然,也覺得很俗氣,心想:怕全世界不知道你很有錢嗎?後來,我印証了這一個觀感是錯誤的,因為當年紀越大,就會覺得所謂的戴上它的「價值感」是什麼?


 



 


是金子重量有多重嗎?還是鑽石克拉數有多大嗎?


不對而是歷練人生後的「成就感」!


 



 



 


 


BRAND: Rolex YEAR: 1986


MODELRef.Oyster Perpetura Day- Date Ref.18038
MOVEMENT:Cal.3055 Chronometer movement
FUNCTIONS: Hours, Minutes,Sweep seconds,Date/Day

CASE: 18KYG,Screw-on back,Original signed screw-down crown, crystal
DIAL: original golden dial in great condition


DIAMETER: 36mm
BAND WIDTH: 20mm
CONDITION: Very Good !!!!


 


 



Ted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ROLEX


VINTAGE OYSTER


REF.6022,CAL.710


14KYG, 1952’ S


The T.EATON Co. limited 1/4 CENTURY CLUB


 



FOR SALE NOW.


 




 


 


喜歡古老的錶款,在不同的光影下很多時候都戴著它,注視著它在不同時候下所產生的質感;記得很多年以前的我,喜歡將買來的K金古勞擦拭著無比的光亮,因為總覺得那是一種亮麗美感的宣示,也或許是年齡增長後,我對於古勞金錶不在是過去那麼樣喜歡它的金亮感,後來我仔細的去思考這一個問題及心態,發現到一件事就是什麼時候的金錶就該是什麼面貌不應該由我強行的改變它的容貌,更應該讓它自然的樣貌來呈現才是最為真實的質感。


 


 



 



 


 


 


這一個論點,漸漸的進入我的購買藏錶經內,跟許多朋友也開始訴說這樣的論調,不管是金錶或是鋼錶都該如此保持既有的面貌;當然,很多時候不可強求,尤其當我從國外友人那邊看到各款藏錶,因為每一只古勞都是來自於不同的使用者,時空背景下都全然不一,有的人很惜錶,有的人很會用錶,最重要的是,許多時候國外的擁有人通常都不一定是懂錶的收藏家,對它們而言不過就只是戴上手的一只錶而已,可能老了就賣掉它罷了;當手錶一一的買到手後,有的錶經過完整的保養程序後,所呈現出來的就是:亮麗如新!但如果運氣好,遇到懂錶的維護師傅,他們都是已機芯內部保養為主,外觀若是不需要拋磨的就盡量不去做處理,讓錶款呈現出原始的風貌,這也就是強調「原始狀態」的一只錶。


 


 



 


 


 


 


 


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時代的進步帶給人類是更為美好的生活環境及物質生活,不過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卻是無法改變過去時代所留下的珍貴資產,或許更明白的說就是沒有辦法再做出過去那樣的鐘錶及藝術品;也許現在的技術可以做出或複刻出一模一樣的外觀,若仔細的深入觀察了解後,就是少了一份「質與味」的呈現,朋友們你們了解我說的意思嗎?那就是經由更多人手所製造的「質感」與「味道」!!


 


 



 


Ted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