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genieur 工程師手錶的歷史


IWC (International Watch Co.) 萬國表1868年由一位來自美國波士頓的工程師 Florentine Ariosto Jones在瑞士靠近德國邊境的 Schaffhausen 夏夫豪森所成立的。他腦海裏早有一套精明的計畫,打算在萊茵河畔設立製錶廠,利用當地取之不竭水力的能量,利用當時技術閑熟、工資低廉的瑞士製錶人力,結合來自美國的工業機械來生產極度準確的懷錶,進而掀起了一場鐘錶技術革命,並成為原創和精準製錶業的搖籃。配備 Jones Caliber IWC 懷錶大幅度改進了懷錶的走時精準度和溫度的恒定水準,一舉風靡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鐘錶市場。



20世紀初,IWC的生產經營重點逐漸轉移至手錶上,為了因應飛機機艙內陰暗且充滿電磁輻射的環境,B-Uhr飛行錶除了改為方便計時的中央大秒針外,並在錶盤和機芯之間置有抗磁軟鐵 (soft iron) 內層,可以保護機芯不受磁場干擾,影響機芯運行的準確度。IWC 進一步將這樣的手錶防磁技術發揚光大,在 1943 年創作了日後著名的馬克十型 Mark X 飛行錶供英國空軍使用,之後又在 1947/48 年間再度演化為Mark XI



B-Uhr所配備的 Caliber 52SC 基本上由 IWC 的懷錶 Caliber 52 研發而來..


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全球進入電子和科技工程蓬勃發展的時代,這些電磁性對機械錶運行的準確性產生極大的影響,使得瑞士製錶業也紛紛投入防磁錶款的研製,連 Patek Philippe 也在 1950 年代初期推出防磁錶款。


基於這個原則,萬國錶廠的鐘錶師傅決定在這款新的自動上鍊機芯中,採用其旗下經典飛行員腕錶 Mark XI (1948 ) 的技術,以抗磁內層保護機芯不受磁場干擾包括軟鐵殼 ( 與錶盤形成絕佳的傳導效果) 、機芯環與背板;此外,錶廠還以能抑制反磁性的 Durochrom 合金與被鈹青銅,製作擎縱裝置結構的特殊組件,讓腕錶每公尺的抗磁力輕易地達到八萬安培 ( 80,000 A /m),使得一般僅及四千八百安培的抗磁錶相形失色,而這就是 IWC 傳奇的 Ingenieur 工程師系列腕錶誕生的緣由,一只能完美詮釋當時人們對科技進步的信心與期望的腕錶。


 


IWC Mark XI - Ingenieur 的軍錶版


 



Ingenieur 工程師系列腕錶初誕生



Ingenieur 工程師腕錶於 1954 年至 1955 年間問世,雖然錶盤上飾有象徵科技的電光圖樣 (thunderbolt arrow)Ingenieur 工程師腕錶卻絕對是一款強調性能和科技的手錶,除了突出的防磁性能之外,它還具有堅固強悍的機芯和極佳的防水性,據信史上第位完成攀登聖母峰的 Edmund Hillary 爵士便在多次的其他探險行動中配戴過 IWC Ingenieur 手錶。


 


1963's Ingenieur Ref. 1808 Cal.8541B


1970 年代初期,IWC 也聘請Gerald Genta 來重新設計 Ingenieur 腕錶 (其實他還設計了 Vacheron Constantin Overseas 222 Bvlgari Diagono & Patek Phillipe  Nautilus 運動錶系列....),此錶於1975 年完成原型,1976 年正式上市。



收藏家暱稱為 1976's Fat Ingenieur ( Ingenieur Jumbo)


全新 Ingenieur SL,被收藏家暱稱為 Fat Ingenieur ( Ingenieur Jumbo)儘管是Genta 大師的設計,Fat Ingenieur SL 的壽命依舊不長,只生產到 1982 年左右,隨後被編號 Ref. 3505、身型較為纖細 (直徑 34 mm ) Skinny Ingenieur 所取代。Fat Ingenieur SL 這款錶從 1976 年開始,僅製作了八百多只,它的防水深度達 120 ,配有藍寶石水晶鏡面 、旋入式錶冠與自動上鍊機芯,少數腕錶配有石英機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ed Ts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